“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大幅度转移农业人口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户均耕地规模。”全国人大代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蔡继明再次带来了有关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作为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土地制度改革是蔡继明20多年来最为关注的议题,他也被媒体先后称为“土地委员”和“土地代表”。据悉,自199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到如今已当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围绕土地制度改革,前后共提交了32件政协提案、12件人大议案和39件建议。而这些,都建立在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调研的坚实基础之上。
全国人大代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到2019年,蔡继明代表领衔的课题组一直在关注、跟踪33个县市区的“三块地”改革试点进展,并赴其中三分之一的试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多次邀请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的相关司、处参与调研。
“这种联合调研一方面使我们直接了解到主管部门试点方案出台的背景以及试点单位尝试改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调研组的建议能够直接反映到试点主管部门。”蔡继明代表表示。
在对“三块地”改革试点的联合调研中,蔡继明代表发现,征地范围缩小的同时,必须相应地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规模。而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宅基地占比高达70%,且至少五分之一处在闲置状态,亟待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资源。“由此,在采纳我们建议的基础上,主管部门很快将原来彼此分开的‘三块地’改革试点打通了。”蔡继明代表告诉记者。
“土地管理法修订也吸收了一些我们联合调研的成果”,蔡继明代表介绍说,“例如,删除了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并列为‘公共利益的需要’的提法,以及将‘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排除在公共利益征地的范围之外。”另外,在民法典制定,以及国家有关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规划的文件中,他的建议都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2020年9月,全国104个县(市、区)以及3个地级市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2021年5月,在浙江绍兴调研时,蔡继明代表得知,当地试点单位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因受到现行法律的束缚难以推进。调研结束后,他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立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作了汇报。随后的8月,国务院进行相关改革试点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
在二十余年代表委员履职生涯中,蔡继明为何对建言土地制度改革初心不改、情有独钟?
“一方面是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蔡继明代表回忆说,“我从1978年读大学本科时就对价值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1982年撰写本科学士论文讨论“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与价值决定的关系”,还是1985年撰写硕士论文揭示地租的价值基础,以及1990年撰写博士论文构建广义价值论模型,都与土地和地租的研究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是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和参政议政的需要。土地问题既是作为经济学者本应关注的一个基本经济问题,也是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参与立法修法时理应聚焦的社会热点问题。”蔡继明代表说。自1998以来,无论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还是作为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在履职过程中,蔡继明一直把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扩大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最重要的途径。
蔡继明代表认为,只有实现城乡土地产权的同权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才能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形成农村脱贫的长效机制,并且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实现农户土地的规模经营,从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上至宪法下至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地承包法、担保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方面的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蔡继明表示,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最后一年的任期中,他将会密切关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即将开始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结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工作和自己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围绕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更深入、系统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虽然这些年来提交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未必都能被有关部门接受和采纳,”但蔡继明代表坚信,“在未来同步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以及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这些提案、议案和建议中的合理部分仍然可以为立法机关和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有可能被不同程度地采纳。”
编辑: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