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建筑学院院长 张利
张利
2017年,我们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冬奥场馆的设计规划。总书记说,“我期待你们办好的事情不仅仅是比赛本身,更是向世界解释中国在赛后长期应用场馆的理念。”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交上了这份答卷,阅卷人是国家和广大人民。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是北京冬奥会的两个跳台设计。首钢大跳台“雪飞天”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和工业遗产零距离结合的永久竞赛场,它的选址是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冬奥组委智慧的体现,是北京冬奥可持续理念的重要例证,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国际运动员和世界体育迷的广泛关注。首钢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大跳台运动本身,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第二跳腾空高度为7.5米,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第一跳飞行高度为8.1米,将滑雪运动的轨迹与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正是首钢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源泉。首钢大跳台的设计也结合了这项运动的英文含义——最大限度的腾跃。这让人联想到敦煌的飞天,以及敦煌飞天造型里的飘带。
首钢大跳台飘带的色彩表现,源于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色彩体系设计。跳台灵动的造型和充分表现的中国元素,为运动增加了特殊的识别性。国际雪联管理赛事的罗伯特·莫雷西曾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这项运动的价值,它在中国,在首钢。”除此以外,经过实验反复确定,跳台方位的整体轮廓,保证了首钢作为北京工业遗产重要的标志性记忆,传递了北京当代城市更新的理念。
首钢大跳台不仅是为赛时设计,也是为赛后的生活而设计。群明湖园区是服务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它的环湖空间的改造设计是向颐和园的昆明湖学习,他们拥有同样的拓扑结构,结合这种拓扑结构去设置市民驻留、观看、活动的空间,结合这些工业厂房,形成以工业记忆为底色、当代的人性化尺度的场所。总结首钢大跳台的设计方案,其中一部分区域是为赛事任务所服务,更多的区域是为人民在赛后日常生活服务,这是以中国的方式贯通赛事举办和赛后长期利用的一个例证。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与首钢大跳台异曲同工,也是在中国新发展理念背景下,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解决思路。“雪如意”位于山区,场馆体量更大,赛后利用的挑战也更大。“雪如意”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运动员竞赛的S型曲线。在经过对上百种中国文化元素的仔细研究,我们决定使用“如意”这样一个深入中国人心的吉祥物作为建筑的表现。“如意”的柄身就是赛道本身,“如意”的柄手柄尾分别是户内和户外多功能的活动空间,服务于赛后利用。在建成的“雪如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部分的构成。值得特别说明的是,“雪如意”柄身部分的边缘恰恰形成了建筑的自防风,使北京冬奥会的跳台滑雪避免出现像索契冬奥会和平昌冬奥会需要昂贵附加数百米防风的情况,在自防风的基础上只需要增加少量的防风,就可以保证比赛稳定完成。
我们还从运动员的视角出发研究跳台的方位设计,更改了国际雪联原来定立的方向,跳台项目旋转20度就能够使长城的遗迹进入到运动员飞行的视野里。反从长城遗迹看回来,能明显的看到明代长城石头墙体的遗迹。这一设计为本次北京冬奥会前后跳台滑雪运动员津津乐道。
针对以前的跳台滑雪场馆在会后利用不佳的问题,我们在“雪如意”的脚下设计了架设在山谷中两个场馆的空中步道,营造在山谷中慢行游览的户外生活体验。我们还在雪如意的赛道两侧设计了2300个台阶、分成4条通道,一改传统跳台滑雪赛道只能远观不能近玩的局面,让普通人也能拥有像运动员一样沿着赛道自上而下、自底到顶的完整体验。赛道体验在底部的足球场收尾,可以在此地休息和合影,底部足球场的使用,增加了“雪如意”作为日常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场馆的功能。自“雪如意”建成以来,已有若干大型活动开展,例如春晚的音乐演出以及河北省的冰雪运动会开幕式。
“雪如意”的柄首,是一个不对称的环状空间,这个4000平米的无柱空间,外圈可以提供360度的视角,中间可以提供数百名到上千的集会活动,这些集会活动除了日常的普通赛事之外,还包括学术会议、餐饮、展览等。
除了服务于赛时的区域之外,雪如意的每一个构建、每一个部位都参与服务赛后日常民生需求。在北京冬奥会上,“雪飞天”和“雪如意”为世界记录了难忘的精彩,在冬奥会后,它们也将继续为中国和世界的赛事提供参考和启示。
作为这两个场馆的设计团队,我们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清华的综合学科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机会作为清华人,在冬奥的冰雪上完成中国的使命,这是一个无比光荣、无比自豪的事情!
(清华新闻网4月6日电)
编辑:覃霞 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