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9威尼斯官网-主頁欢迎您普希金与五十年代的清华
徐葆耕教授讲“我的清华精神”
5月30日,轻风习习的傍晚,绿草茵茵的理学院下沉广场上空回荡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优美旋律,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散坐在环形阶梯上,等待着与徐葆耕教授一起分享五十年代清华的精神财富。这是清华学子财富论坛之“我的清华精神”第二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人文学院有关老师也一同来到现场参加活动。
“我只想翩翩起舞,而不想讲什么东西。”徐老师的开场白把大家逗乐了。
“左拉《娜娜》,我看了整整一下午” 为情绪找一个出口
徐老师先把大家引入五十年代的清华。徐老师说:“大学的教育熏陶对人的一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五十年代的清华给那一代清华人留下了什么印记呢?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从那个时代流行的歌曲、电影、戏剧、文艺作品,可以了解当时的精神风貌。当时,大学生中有三部热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和《红岩》。但是,这里有一个误差。这些作品是革命的产物,而读者却处于和平年代。我们有传奇、英雄情绪,有悲观、迷惘甚至绝望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在这些小说里都找不到对应的东西。正常的人,对自己的情绪,需要肯定,要为情绪找一个出口。徐老师说,那个年代,图书馆的一本左拉《娜娜》,能让他耗上整整一下午,而吸引他的,是其中很多真实人的情欲描写。但看后他觉得很羞愧,因为这是资产阶级的作品,迷恋它有不进步之嫌。而苏俄作品却不然,因为当时流行一个口号: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因此苏俄的文学、音乐、电影、戏剧就成了当时青年情绪的出口,对五十年代青年的影响最大。而苏俄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作品。他的诗在五十年代很流行。
《纪念碑》“个性张扬”与“献身人民”水乳交融
“我是1955年考入清华的”。徐老师回忆他是怎样在清华听到第一首普希金的诗,“一天,我在明斋的布告栏上看到‘普希金诗歌朗诵欣赏会’的消息,就怀揣着新生的畏怯,找到2号楼的一个学生宿舍。当时,主持人慷慨激昂地朗诵的就是《纪念碑》”。这首诗非常明显地张扬个性,这不合当时的主流。其实,张扬个性是西欧的启蒙思想,在拜伦、雪莱、歌德等的诗中也很突出。这是青年人的正常情绪,年青人恰恰在这样的诗歌里,释放了自己的情绪。但拜伦等的诗由于太个人化没有被青年接受,而普希金的诗却很风行,因为普希金在意自己与人民的关系,在意人民怎样看待自己,认为人应该献身于人民。这使‘张扬个性’和‘献身于人民’这看似两极的东西在他的诗中水乳交融,与时代合拍,所以被青年接受了。”
《致凯恩》《致恰尔达耶夫》“事业与爱情是人生的两大支柱”
徐老师回顾了他初中的一段感情经历,这是在他的《紫色清华》中记录的一个故事。那晚,那个莲花般的女孩使他想起了普希金的《致凯恩》:“在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眼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这简直就是为形容他那梦幻般的感受而写的。少年有了初恋的感受,就要去寻找一种描述它的语言,使它在心灵中凝固、升华。在普希金的诗里,有了爱情,才会有神性、灵感、眼泪和生命。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对爱情的理解。
但普希金的爱情又是和革命、争取自由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的。在《致恰尔达耶夫》中,他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对革命、人民的同情和奉献。在普希金眼里,争取自由的斗争和爱情是一回事。对爱情的狂热追求,为自由献身,这看似两极的思想在普希金的诗中水乳交融。据此,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事业与爱情是人生的两大支柱”。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的宽容与清华品质:厚德载物
徐老师热情地朗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短短的八句诗,体现了普希金的宽容。对待人生的挫折和和不幸,普希金没有走‘挫折——报复反抗’和‘挫折——绝望’的二元模式,他选择了宽容和达观。这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有很密切的联系。对人要宽容,对生活要达观。如果打击了你的不是坏人,就宽容他吧。这也是五十年代许多优秀的清华学子的品质——厚德载物。在文革中,不少清华人蒙受了不幸,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报复,而是意气风发地投入工作,体现了清华人如大江大河般的博大心胸。不同的是,他们受的是儒家传统的影响。”
《三泉》概括普希金价值观:理想、爱情、智慧和宽容
朗诵了《三泉》之后,徐老师指出,“诗歌中的青春之泉代表爱:爱情人,爱事业,爱自由;诗歌之泉是阿波罗的化身,代表理智;而遗忘之泉代表宽容。这首诗概括了普希金价值观:理想、爱情、智慧和宽容。这点与五十年代的青年重叠,勾勒了五十年代清华人的一个侧面:他们不仅有彭湃的激情,也有自己的信念和看法,他们的心灵是丰富的。我们没有理由嘲笑那一代人,因为他们是人类历史上最纯洁最有激情的一代人。人类的历史不是层层进步的阶梯,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也在失落。”
这是继5月22日有胡显章老师主讲的清华学子财富论坛之“我的清华精神”第一场后,举办的第二场活动,胡老师把清华精神概括为“爱国、求实、追求完美和团队合作”,今天徐老师又从五十年代的清华来谈清华精神的内涵,给同学们又上了生动的一课。(校研究生团委宣传部 供稿 聿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