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9威尼斯官网-主頁欢迎您非典时期的清华“空调人”
●陈曦 马佳 魏庆芃
春暖花开的五月,校庆在师生们的默默祝福中静悄悄的度过。在被SARS阴云笼罩的校园里,二校门旁边一座两层小楼里的人们正为扫除这片阴云而一刻不停地努力工作着。他们就是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一百多名“空调人”。
4月29日,经过建筑技术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教师和研究生们集体讨论,一个关于开通“北京市空调系统防SARS咨询热线”的方案书被放到了市科委主管领导的桌面上;第二天,北京市主管领导做出了“允许开通”的批示。5月6日,经过短短5天的紧张筹备后,这条由院士牵头的“空调系统防SARS咨询热线-62789780”正式开通了。咨询热线的牵头人之一江亿院士介绍说,目前热线已增加到四条线路,仍显得有些招架不住,因此多名建筑技术科学系的研究生被抽调到咨询热线来工作,每天轮流接听二百多个咨询电话。对于普通市民的一般问题,由研究生直接在电话里进行解答;对于比较复杂的中央空调问题,则在记录问题后,由相应的专家组进行回答;而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物,专家还将上门进行现场测试和评估,然后给予建议。
在抗击SARS一线工作的白衣天使们的辛劳也牵动着清华空调人的心。由于一线医护人员都需要穿上多层不透气的隔离防护服,因此他们在工作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和汗液都无法及时排除,致使有些医护人员由于酷热中暑而晕倒在病房。随着炎热夏季即将到来,隔离区室内空气温度逐渐升高,需要连续穿隔离服工作2~6个小时的医护人员将忍受着更加严重的酷热煎熬。为了这些默默奉献着的白衣天使们的安全和健康,建筑技术科学系的老师们提出了制作填充相变材料的降温服,让医护人员穿在防护服内,通过材料的相变来吸收人体的热量,维持一个可接受的热微环境。张寅平教授与研究生们一起动手,在数天内调配出温度合适的相变材料并选择适当的面料制作出填有相变材料的降温背心。为检验降温服的效果,由朱颖心教授带领李俊和周翔等几位博士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要求受试者在30摄氏度的人工气候室内至少呆2个小时,受试者上穿两层长袖上衣、下穿两层长裤,还要穿上3公斤的降温服,并套上两层医用防护服、戴口罩。为了模仿医务工作者工作时的真实情况,还要求受试者在实验期间只能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每五分钟上下实验房间内的台阶三次,使受试者的代谢率最大程度的接近一线医护人员的代谢率。同时他们还要不停的填写各种调查问卷、测试反应能力、汇报各种身体感受等。在时间紧迫、实验条件艰苦、特别是要求受试者女生比例较高的情况下,空调专业本科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带头报名做志愿受试者,许多积极分子也踊跃报名,甚至一名女同学在被告知由于体质较弱、无法参加实验时,伤心得哭了。实验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不间断地进行,受试者进入人工气候室内几分钟就汗流浃背,特别是头脸部分闷热难耐、呼吸困难,尤其是较早的降温服性能不佳时,条件尤为艰苦,甚至有一个女同学在坚持了近两个小时后感到头晕恶心、无法自持。但这一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后续志愿者的热情,14名女生、8名男生参加了数十个小时的实验。他们在实验室内谈笑风生,偶尔还站在计算机前面上BBS和同学们聊聊天,而BBS上则充满了“坚持、加油!”、“不,加点冰!”之类的温馨话语。一个受试志愿者在BBS上留言:比起那些为了他人生命而奋战在一线、连自己生命都置之度外的人们,这点小小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能尽这点绵薄之力,是我的光荣……。
连续不断的实验为降温服的性能改善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不断同步的调整、修改使得降温服的降温效果越来越好,重量也有所减轻,达到了穿用者感到比较满意的水平。同时,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刻地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知道一线医护人员们的实际工作条件比自己经历的实验条件要严酷得多。
此外,张寅平教授等为解决杀灭空气中SARS病毒的难题,与电机系和生物系合作,开展了“等离子体和光催化灭菌杀毒技术”的研究攻关;为预测SARS病毒在室内的传播,青年教师李晓锋和赵彬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工具连续工作几昼夜,对非典病人在正常呼吸和突然喷射飞沫等两种情况下SARS病毒在室内的传播进行模拟分析;为解决写字楼等商业办公建筑中央空调在防SARS时期新风量需求大大增加问题,由李震等具体负责的“新型液体除湿、间接蒸发冷却式新风机组”的实验测试正在密云清华同方空调设备基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在学校征集生物芯片测试志愿者的活动中,空调专业的学子们也不甘落后,其中一名女同学刚刚从防护服实验室里走出来,洗了个澡,就又加入到生物芯片测试志愿者的行列中……。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这场与SARS病魔的斗争还要持续多久,但从这些默默努力的人们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邵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