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9威尼斯官网-主頁欢迎您在非常时期更要营造健康、宁静的环境
——我校图书馆抗击“非典”工作纪实
【新闻中心5月14日讯 记者王玉杰】目前,我校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教职工为了维持学校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秩序,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作为人员比较密集的图书馆,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是如何采取措施,保证正常的运转呢?为此,今天上午,我校新闻中心记者到校图书馆进行了实地采访。
“非典”时期 我们要远离“非典”
在图书馆门口,记者看到各种关于如何在图书馆内预防“非典”的提示。入口处也盘查得很严,学生在“非典”时期必须凭学生证和临时身份卡两种证件进入。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进入图书馆的人流量不但没有较以前减少,似乎还有所增加。图书馆馆长薛芳渝教授说,由于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使得每天的人流量在5000人次以上,比平时增加了900多人次。
据薛芳渝馆长介绍,为了防患于未然,图书馆首先加强了对进馆人员的管理,除了严格盘查外,还将在门口安装红外线测温仪,对所有进入图书馆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为了保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图书馆每天坚持消三次毒,保洁员在日常保洁工作中采用消毒措施,定期在公共阅览区擦拭、播撒消毒剂。在全馆投放绿先锋消毒剂,并定期更换,闭馆后,还要在公共阅览区域喷洒过氧乙酸消毒剂。所有的窗户都要打开通风,保证了馆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另外,图书馆还为全馆员工、离退休人员及临时工作人员,购置了大量口罩等防护用品。
“非常时期,我们加强了工作人员的管理,”薛芳渝馆长说,图书馆要求所有临时工第天要测三次体温,所有一线的上岗职工全部戴口罩和手套。
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切断病毒的传播,图书馆尽量将座位减少,阅览室里加大了读者之间的距离。
在阅览室里,记者看到,许多同学都在像平时一样埋头读书。非典的影响对于他们,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在偌大的图书馆内,极少见到有戴口罩的同学。
在借、还书处,许多同学反映,他们还像平时一样来图书馆,觉得很安全。
关键时刻 我们一个都不能倒
“在抗击‘非典’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没有闭过一天馆”,薛芳渝馆长在谈到在此时期全馆工作人员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风貌时有些激动。他说,前段时间,为了减少与校外的联系和流动,图书馆将所有家住校外的临时人员集中到校内居住并进行了预防性隔离。这就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馆领导及时调配人员,许多二线职工主动要求到一线为读者服务。采编部和办公室的同志也放弃休息,主动来馆里协助服务工作,保证了周末读者量较大情况下的正常开放服务。
流通部主任林彤介绍说,流通部由于临时工的预防性隔离,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3人减少到3人,在这此情况下,馆长薛芳渝、总支书记高宣、副馆长陈杰渝等几位领导亲自到一线,跟大家一起工作,为全馆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许多保洁工等临时工作人员也为抗击“非典”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每天早上5:00就要起床,为图书馆开窗通风,晚上闭馆后还要进行消毒。图书馆女同志较多,许多同志克服了家里的困难,主动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
“说到危险,要数流通部,特别是出纳台的同志,”图书馆的许多同志都深有同感。随着图书馆读者增多,出纳台压力明显增大,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别人,他们是图书馆最早戴上口罩、手套、护目镜的工作人员。天气炎热,加之出纳台处空气流通不畅,读者增多,捂在“面具”后面的她们经常大汗淋漓。因为中午要闭馆喷药,经常是闭馆之前,出纳台已排起了长队,要延长时间接待完最后一个读者,她们才能下班回家。部分流通部和参考部的阅览室,原是按空调房间设计,窗户不象非空调房间一样开放顺畅,窗户上锁着大锁,可他们每天坚持开窗,保证空气流通。
“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大家,‘非典’时期图书馆是稳定学生情绪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一个也不能倒。”薛芳渝馆长如是说。
群策群力 为抗“非典”工作出力
我校图书馆在保证图书馆的正常工作运转的同时,还积极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新的服务。在此期间,图书馆新开放了一个文科精品阅览室。为了配合我校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项目,图书馆在主页上还开设了“SARS科研资料”专题,收集国内外有关“非典型肺炎”(SARS)的研究成果及相关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学术论文、统计资料、技术指南和文件、机构、研究项目、新闻报道、会议信息、名词解释以及相关网站的链接等。
非常阶段 学习与预防两不误
尽管现在来图书馆上自习、查资料的同学心情比较放松,认为图书馆内全部是校内人员,没有什么危险,因而放松了预防“非典”这根“弦”,有许多同学不戴口罩,看书时不注意个人卫生,有的同学还在看书时吃东西。对此,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高瑄提醒同学,“图书馆属于人员比较密集、流动性又非常大而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非典’时期要加强自我保护,要认真防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清洁环境,每个洗手台边都放有消毒洗手液,希望同学们看书前后一定要洗手,防止病毒的交叉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