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9威尼斯官网-主頁欢迎您朴素的传奇
——访抗战老战士张振水
学生记者 郑雪
张振水老人很小就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于是我想象,他七十六年的人生经历必定是生动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然而当他坐在我对面,连连摆手说“也没为党做出什么贡献”时,我便不知道怎样让如此谦虚随和的老人讲述那些“传奇”。老人笑着说:“就从我小时候怎么当的八路军开始吧。”
一、“我要当八路军”
张振水老人小时候,家住在济南郊区一个村子里。附近驻扎的日本军队十分猖狂,方圆十里便是一个炮楼,经常实行“三光”式的扫荡,到村子里搜查是否有共产党员。村民们成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家家生活都十分困难。少年张振水没法读书也没法在家种地,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他的叔叔当时在县大队当指导员,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一两个月回村一趟。张振水请求母亲等叔叔下次回来时把他带走,要“当八路打鬼子”。母亲答应了他。而叔叔也拗不过张振水的决心,带他回到了县大队。十五岁的张振水就这样加入了革命队伍。
在县大队里,张振水是最小的孩子。大队天天晚上到村子里巡逻、站岗,年少的张振水个子又矮又小,跟不上队伍的步伐。队长没办法,解下大腿上的绑带,拴在他的腰上拉着走。张振水眼看自己在队伍里面发挥不了作用,反倒成了累赘,又难过又着急。于是,叔叔又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卫生所照顾伤员。
二、小情报员的难忘经历
卫生所隐蔽在山里面,条件十分艰苦;一共十来个人,除了指导员、司药和大夫,其余的最大不过十七八岁。指导员看中张振水聪明灵活,年纪小不容易惹人怀疑,是块当通信员的材料,便委派他传递情报。从卫生所翻两个岭出来是肖里堡,那里有个炮楼,鬼子经常出来扫荡。炮楼里面有我们的地下党员,负责把鬼子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附近的谍报站。张振水的任务就是去拿情报,再把情报带给县大队和卫生所。
头一回去拿情报,张振水和谍报站的人员互相不认识,只知道是个背着粪筐的老人。他在村头装作无意地转悠着,下午两三点钟,一位老人和他搭上话,就这样,他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然而有一天,那位老人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张振水才拿到情报。当时天色已经变了,开始打雷打闪,他刚爬上山坡,天已经全黑,几乎什么都看不到。山上的羊肠小道平时就很危险,这时候更是没法走。他趁着一道闪电划过,看清脚下的路,快跑几步,就这样一点一点往前挪。张振水浑身湿透,又怕又饿,更多的是担心—担心丢了情报,担心误了大事。过了好久他看到前面有灯光,奔着灯光跑过去,敲开门,原来是当地村子的民兵队长。他急着让队长送他回去,队长劝他,夜里爬两个岭太不安全,还是先住下。张振水裹着队长的破棉袄蜷在灶下面,听着外面雨越下越大,心急如焚,怎么也睡不着;盼到夜间四五点钟雨小了,又赶快上路。
回到卫生所,指导员把情报一看:幸亏今天鬼子没有活动,不然真是耽误了大事。张振水心里对自己说:下回就是下刀子也要奔回来。
三、走遍南北 迎来解放
1946年,张振水调到河南阳沽县的晋冀鲁豫军区后防总医院当卫生员,负责照顾伤病员。那年他刚满十七岁,翻出当时的照片—这是他当兵以来第一次照相,军服穿在身上还略显宽大,脸上却不见一丝稚气。
之后,部队编入第二野战军,即刘邓大军,后防总医院随着军队转战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直到重庆。药品和病号在马车上驮着,卫生员徒步走着,就是一所流动医院。讲到这儿,老人指着自己的腿笑着说:“就是这双腿,走了十一个省啊,一直走到解放。”回忆着战争情景,老人又自豪又激动:“国民党已经失了人心啦。那真是兵败如山倒啊,一点抵抗力也没有,到最后我们的部队走到哪里哪里就解放。”
四、踏实干事 谦虚为人
解放后,张振水在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总医院继续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医院做好了随川东军入朝的准备。部队坐轮船到武汉,转乘火车到廊坊,配备装备,加强训练。最终部队精编为三个师入朝,张振水未在其中,对此老人至今感到遗憾,“没有亲自为抗美援朝出上一把力”。
在这之后,张振水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外科工作过,主动请愿到北大荒当畜牧场党支部书记,后又带队回京参加“十大建筑”之一历史博物馆的建设。一九五九年他调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校医院工作,一直干到六十岁。
采访结束时,张振水老人还是说:“我想,咱对革命也没做什么,党叫去哪里就去哪里,大家都一样……”如今他谈起当年的一幕幕,清晰得像是昨天,平淡得却像很遥远。在我看来传奇的人生,他却像家常般娓娓道来。也许,这就是老一辈革命人的特质,他们把党和国家、把集体荣誉看得重,把个人的名誉、得失却看得很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过硝烟和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如今平平淡淡地讲述自己那朴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