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来记忆中的清华园——写在毕业之前
●刘亮
作为国内享有盛誉的大学之一,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成就毋庸多言,暂且按下不说,单是其格局风物,园林建筑,草木山水风光怕也是首屈一指的。而要用言语来描述它,则可以用无数种方法,可以是寥寥数字,也可以是长篇巨幅,不过无论你怎么试图去描述,结果都一样:对任何人来说,它都是个神秘的宫殿,里面藏着数不清的,挖不完的宝藏,或可见或不可见,流动不止。
清华园是这么一个地方:
它是个占地近400公顷的“庞然大物”,如果你对400公顷没有什么概念,那么我们还可以说,清华的校园有东西南北四面围墙,而如果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长度足足有10公里,也就是说,这四面围墙把清华园围成了一个周长约10公里的长方形。据说经常有快乐的或者郁闷的清华学生没事就绕着这围墙骑车或者跑步玩,相当有情调。而在这个硕大的长方形内部,又有两条分别贯穿南北和东西的主干道,其中南北主干道从清华南门起,到紫荆公寓止,东西主干道从清华西门起,到东门主楼止,长各约两公里。将清华的校园划分成整整齐齐的四个格子。简而言之,如果从高处俯瞰,清华园颇像一个硕大无朋的“田”字,就那么铺展开去。
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进行比较细化的描写,就不得不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通过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局部或者建筑来勾勒清华园的印象了。就像我们要让别人了解北京,是绝不可能就那么从东到西地毯式的写过去,或者画出来,而必然要从一些特殊的东西写起,比如说故宫天安们北海颐和园,比如说胡同四合院,比如说高楼大厦八车道,比如说西单王府井国贸,比如说后海三里屯……把这些侧面一点点描述清楚,那么整个鲜活的北京,便跃然纸上了。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你之前在电视或者明信片上看到过清华的二校门,或者大礼堂,又如果你曾经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你第一次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却是从清华东门走进了校园,那么在此之前你对清华的所有想像,便不得不被击得支离破碎了,因为不同于二校门大礼堂的典雅,也不同于近春园的古朴,清华东门内以主楼为首的建筑群,包括信息楼,明理楼,逸夫楼,伟伦楼,建筑馆等院系楼馆,清一色的都是现代主义的建筑,庄严而大气。包括过了主楼往北可以看到的六教,综合体育馆,东操,游泳馆,紫操,紫荆公寓区,也都一样洋溢着现代的气息。几乎以南北主干道一线之隔,清华园被分为东西两区,建筑风格,花草树木,甚至连空气中的气味,也随之而迥然不同。而大体说来,尤其是经历了零三年的“非典”之后,我还是对清华园的西区,喜欢更多一些,故而也愿意在笔墨上有所偏重。
如果你是从清华西门进入清华园,踏上东西主干道,那么你所看到的却又将是另一番景象。刨去常年不息的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不计,如果你在秋天来到这里,便可以看到最美的东西主干道--扑鼻的桂花香味,满地的落叶,尤其是二校门附近铺散着的金黄色的银杏叶,随风飘舞的时候,若身在其间,看着道路两旁延伸开去的两排银杏树,很容易产生进入时光隧道的梦幻般感觉--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似乎因为这些落叶的阻隔,而存在于另一个时空,相互可见,却不会有所交叠。气温随风流逝,这些杏叶会落尽,被扫光,但是这种奇妙的感觉,一旦产生,便不会消失,顶多生些锈,变些颜色而已。事实上清华东门一带也有不少的银杏树,却总显得落寞,气势上差得就多了。
如果你在二校门处驻足片刻之后,为远处依稀可见的大礼堂和那片草坪所吸引,并且决定拐进去观赏一番,那么,我比较希望这个时候是晚春,或者夏天:虽然新水礼堂,一教二教,清华学堂这些建筑,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就着上了那身古老的颜色,或砖红,或灰白,经久不褪,但是大礼堂之前,日晷之后那片草坪,却是年复一年地,经历着日晷上阴影的轮回,一百年,便有一百次青,一百次黄。据说多年以前很多老校友们便是因为这草坪的青绿,而来到了清华学堂,因此多年以后,若要踏上这片草坪,我也推荐,在它是绿色的时候。相较于秋冬的黄色或者大雪覆盖下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的白色,这片凸显出来的绿色,更能给人以震撼的感觉,进而深深地体会到这里的美。
从一教二教之间的小径穿入,走过一座小石桥,右手边便是校长办公所在的工字厅,一个木质的有着回廊壁画的小院。小院门口立有一对石狮,守着带铜制门环的两扇木门,若再添上红鼓一面,便似个衙门了,因此颇能给人以威严的感觉。而逢年过节开放的时候,走进去,若是夏天,便能感觉到它冬天的暖,若是冬天,便能感觉到它夏天的凉,红墙灰地,没有比这更好的办公室了。
工字厅前方是一个绿化带,绿草满地,树木苍翠,更有松鼠麻雀嬉戏其间。后方则是一潭清水,却不是朱自清所说的那个,不过之前也的确是个荷塘,只是近年来有校友送了不少彩色鲤鱼养在里面,游来游去很是添光,却可惜了里面的荷花荷叶,估计不多久便连根茎都被啄光了。站在池塘边,可以看到工字厅背后那个牌匾,水木清华,游人多爱在此合影留念。隔着池塘,是一座小土山,种满了花草树木,山下沿水堆了不少假山巨石,夜深的时候,年轻的情侣,便爱在那些巨石间,跟那个硕大的朱自清先生的雕像,一起寻求浪漫。我已经说过了,朱自清写的荷塘非此荷塘,而是彼荷塘,至于这个雕像为何放在这里,就不得而知了,估计朱先生自己也不知,要不怎么会摆出那么一个艰苦的沉思状。好在附近还有个闻一多在陪着他——池塘右侧,和大礼堂之间,在一个土坡上有闻亭一座,里面挂铜钟一口。坡下就坐着正在抽烟的闻一多,也是个雕像。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写的荷塘,便在离他身边的鱼塘往西不远处,围绕着近春园遗址的那一片水塘,便就是了。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这里也被放了火,烧得只剩石头一块,如今被镶在池中孤岛之上,刻了几个字,供往来学生游人观赏,感叹。夏天的夜里来到这里,便能看到朱自清在他的散文里写出的那番景象,只是荷塘虽还是当日的荷塘,天空却已非当时之天空,多了些灰尘,少了些星光,而塘中的荷叶荷花,怕也是烂了又烂,生了又生了。时光就像高高低低的荷叶上的露水,倏忽之间,便不留痕迹地滑了过去。朱自清的脚印我们怕是踩不着了,心境便更无从追随。倒是这小小一荷塘,被刻上了太多历史的印记,一代又一代,每一行与之有关的文字,都在扩充着它的内涵。因此,如果不想让荷塘之外的记忆来影响游玩的兴致,我们不妨冬天再来这里,下着大雪更好,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再铺上一层雪,除了白色还是白色,便把什么都掩盖住了。这时候,即若不会滑冰,到塘里面走两步,在雪上写几个大字,再打几个滚,也是很大的快乐。
这一带逛得差不多了,再回到东西主干道。设若过二校门而不入,继续往前,经过一座小桥,不多远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左右看看,这条笔直的,宽阔的,两旁巨树参天的大马路,便是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了。相较而言,尤其是在白天,我对夏天的南北主干道更有偏爱,因为道路两旁那些杨树,枝桠繁茂扎堆在道路上方,一到了夏天,便把主干道盖得严严实实,即便外面下着大雨,里面也只是漂着零星的水汽,至于雨停之后的滴滴嗒嗒,再配上透过叶间小孔洒下来的阳光,便又是另一番情境了。可是一旦到了冬天,树叶被北风吹得一干二净,骑车在主干道上,抬头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被树枝划破的天空,或者偶尔飞过的怪鸟,便只剩扑面而来的风沙了。不过主干道的晚上,特别是夜深无风的时候,奶黄色的路灯一朵朵铺撒开来,夜色便显得柔和了。这个时候能够独自,或者有个伴,踏着树影散散步,谈谈心,倒是非常醉人。而且一旦入了夜,季节在景物上的差异,便被黑暗抹去不少,只剩下些温度,或者香味,而夏夜牵手乘凉,冬夜相依踏雪,便是各有韵味了。
从十字路口沿着主干道往北走,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描述清华园。
首先它是个有很多教室的校园,除了二校门处的一教二教新水旧水,南北主干道两旁还分布有三教四教五教六教,其中新建的六教耗资数亿,规模几乎是其他所有教学楼的总和,深砖红色的庞然大物,分成ABC三区,错杂相通,像个迷宫。
其次它是个有很多食堂的校园,虽然眼看十五食堂成了超市,九食堂被关闭,八食堂成了保龄球馆,但是光从这些数字来看,就知道清华的食堂之多了。如今依然开着的食堂还有7食堂,长方形总让人看着有把它改成羽毛球馆的十食堂,圆墙圆顶长了几个猫耳里面没有柱子改成室内轮滑场相当合适的十四食堂,西区的其实装不下那么多人的万人饮食广场,紫荆公寓区新建的各抵得上三个普通食堂的桃李圆,紫荆园,不但补上了因改建或者关闭而降低的食堂容量,反而使得原有的食堂显得空旷了起来。据说后勤的大妈大叔们正在考虑要给尚存的十四,十,七食堂都起上像桃李紫荆那样美妙的名字,诸如郁章园,杞子园之类,虽然无力,我还是想表示一下反对,虽然十五,八,九不在了,但是因为十四,十,七还在,我们便能将它们记得清晰。可是倘若把十四等食堂也都改了名,怕不过几年,还知道那十五个食堂的同学尤其是新来的学生,便寥寥无几了,而那时候的清华学生,再想向别人说明清华食堂之多,也不再能够拿个十四十五食堂出来便能了事,而是需把诸多食堂的名字一一背诵出来,虽然也能解决问题,却失了简洁之美。在我看来,这是一件极为悲哀的事。
走到南北主干道的尽头,便可以发现,清华园里最多的建筑,恐怕还是学生宿舍,除了30多幢老宿舍楼,光是眼前的紫荆公寓,就有本科生公寓十三幢,博士生公寓三幢,留学生公寓六幢。从外表看去,整整齐齐很为壮观的,颇有名校的风范。
除了以上这些,清华园内还有超市若干,足球场四个,篮球场无数,巨大的图书馆一个,校医院一所,煎饼摊,水果店,修车铺若干,自行车无数,……也算是应有尽有了。当然,最多的还是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均过一万,而其中以男学生居多。这个虽然从校园内男女厕所的比例不容易看出来,但是你只要去清华的教室,食堂,或者只需站在主干道上看看来往的行人,甚或分析一下紫荆公寓本科生楼的男女分布情况,就会很容易得到结果:十三幢本科生楼,用来住女生的只有区区两幢半,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我要用万泉河来结束这段文字。万泉河是清华的校河。万泉万泉,顾名思义,似乎这河水应该是来自于一万个泉,考虑到这一万大概是个虚数,因此,这河水应该是来自于很多眼泉。万泉河从清华西门流入,沿着东西主干道淌过那么几百米之后,便拐了个弯,穿过一座小桥,一路往北奔去,到校医院附近便又改道往东,流经大礼堂后,图书馆前,之后又往北,在南北主干道南侧,过十食堂,28号楼,直抵清华最北,紫荆公寓区,再往东,过七号楼,博士生楼之后,最终从清华的东北角流出,就这么横穿了整个校园。
(作者为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航天航空学院研究生,此文获得“清华传说”征文摄影大赛征文作品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