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华新闻网从今天开始将陆续刊登“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的十位获奖教师的人物专访,从而让读者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风采。
吴文虎:为师先为人
●学生记者 蒋雪婕
1961年9月至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带领国家队获得多枚金牌。
在第一届“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中,名列榜首。
只会考试的学生不能算是好学生
吴文虎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在他眼中,能实践、会创新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教课47年,总有学生给吴文虎留下深刻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入校的李凌,高考时放弃学校的保送资格,以优异成绩从金华二中进入清华,又在2000人的入学考试中再占鳌头。吴文虎说,李凌大三时,他想测验这个学生“是不是就能考试”,于是将研究生未完成的“用线谱对来做语音识别的参数”课题交给他和另两位同学。当时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文献,李凌也没有研究生专业知识基础,但他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吴文虎终于发现,这个学生“除了有考试的能力,还能做研究”。他介绍说,尽管担任了系团委书记、区人大代表,社会工作繁重,李凌5年毕业后的成绩仍有95.7,而全班平均分是88分。
150人的大课堂,吴文虎鼓励学生“有问题站起来就问”,鼓励大家“标新立异”,拿他的想法当靶子。对于那些有想法的学生,吴文虎会将自己的课堂让出来给他们展示。他鼓励创新,因材施教,从不把学生束缚在课本和课堂上,而把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
不重视体育的学校绝不是好学校
72岁的吴文虎精神矍铄,他已担任了18年教师合唱团团长。
学生时期,他曾在舞蹈队学习罗马尼亚民间舞和德国宫廷舞,后又加入学校中长跑队,并成为一线队员,为参加首届全运会努力奋斗过。训练时,他最多绕400米操场跑过20圈。
吴文虎是清华年纪最大的“大课老师”,除了做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奥赛“教练员”身份也给他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17年带队比赛,每年都会有两天彻夜不眠和各国领队一起讨论并翻译题目。尽管工作强度大,但他的身体却非常好,这一切都得益于年轻时文体活动的锻炼。
他说,体育对于培养健康的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重视体育的学校绝不是好学校,体育锻炼强健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这样的思想渗透在吴文虎的教学中,他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学习成绩、科研能力都很突出的优秀学生。
在1958年举行的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上,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体育代表队队员李作英、蓬铁权双双打破全国纪录,更令人感动的是,两位学长不顾近在眼前的终点线,毫不犹豫扶起了一位跌倒在地的选手。当年队友的这一举动让吴文虎铭记至今,感佩至今。“先做人,再做学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先做人,再做学问
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位优秀老师的手机屏幕上,写着的却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座右铭。他说,在每年本科生的第一节课上,他都会告诉大家放下高中时代的“光环”,保持谦虚的态度,从零开始。
除此之外,他还常常教育学生一定先要有集体观念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好研究。他说,自己之所以走得很顺,也是因为一直有集体在,可以彼此支持、交流和进步。
当年,长跑队一线队员需要集中训练,不在班上住宿、吃饭,但他坚持跟班学习、毕业,始终没有脱离班集体。而他在田径队中结交的朋友,现在仍然频繁聚首,大家有着同样的志趣和回忆,彼此都非常珍视这份珍贵的友谊,“我们是一生的挚友”。
当年的系主任钟士模教授在吴文虎实习总结时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行胜于言,他延续了自己老师的风格,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感。
谦虚、互助、认真、负责,吴文虎将育人融入教学。曾参加信息学奥赛中国队的学生何林在出国前写给吴文虎的一封公开信中说:“五年来我听着吴老师的谆谆教导长大,也为吴老师的人格和智慧所折服。”
秉持“先做人,再做学问”的理念,吴文虎已在清华度过了53个年头。“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也是对吴文虎教师生涯的又一肯定。
学生感言
初见吴爷爷,并不如预想中的有什么特别的或是值得铭刻的场面修饰。只是在我懵懂的参加计算机系新生迎新时,在与同学交谈中忽听有人讲到“吴文虎爷爷来了”,回头一望,我只看见了一位老人微笑着和所有的学生招手示意。无法想象,我们因对其充满了无限的爱戴而称其为爷爷的吴教授竟然是如此的精神矍铄。繁重的工作并未使其精神疲惫,反倒有一种年轻人的朝气在里面。细想一下,原来这位从1998年就开始带着学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摘得无数金牌的智者真的是如人所言“在平和慈爱中为师为人,于点滴间育人启慧”。
——计算机系学生 刘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