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今天开始,清华新闻网将陆续刊登“2012年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学生社会实践金奖个人”的通讯报道,让我们通过这十位同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体味他们在实践的道路上的感悟。
马翔宇,行走在远方
这是他一直的梦想:用自己的双脚走遍全国范围内保有民族特征的满族聚居地,去实地看看这个古老民族今天的样貌。他想用自己记录的数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出一幅满族现状全图,为这个时代,为正在丧失民族特点的满洲民族留下一个剪影。
马翔宇在满洲文化遗存调查中。
他已准备很久了,自从14岁那年夏天,他第一次听到活着的满语,听到用这种古老语言唱出的旋律时,他的内心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6年的民族学知识储备、4年的满语自学以及遍布北京旧城区的寒假实践,都为他的实践之旅孕育了土壤。从2012年初开始,他就着手物色实践队员,并向自己的满语老师以及清华社会学系的教授请教,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构想。4月,他张贴出这年清华校园里的第一份暑期实践招募海报。在这之前,他已经成功的将这个项目立项为清华科协长周期专项,并在晋军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了一套六种的调查用问卷。他与每一位报名者见面交流,与每一位应征者说明此次实践将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最终,他从四五十名应征者中遴选出了9名队员,作为和他一起远赴东北穷极边境的同行者,一起吃苦、体验悲欢。
出行前,他与队员沟通,确定分工。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反映调查点概况的纪录片与文献,并与章桔然同学一起制作了包含监护人电话、血型、病史乃至饮食习惯的完备的队内通讯录。通过3次实践准备会,他做到了对每位队员心中有数,也要求每位队员做到对实践心中有底。他还与两名同学组成了支队的学术组,出发前夕,学术组的其他两名成员完成了至少40万字的阅读量,从社会学经典《文化的解释》、到前面的调查成果《满族萨满文化遗存》、《满族消失了吗》,都出现在他开列的书单上。他为了筛选文献,阅读量更是大。
2012年7月20日,他们一行十人背着沉重的装备,离开北京,奔向东北黑土地。从此,十六度日月,四千里风尘。
从第一个调查点——吉林省的乌拉街满族镇,到最后一个调查点——黑龙江边的小村四季屯,他为每一次行动设计方案,为能够料想的各种意外设计预案。在结束了一天的入户调查后,他还要和学术组的其他两位成员一起统计和分析数据,并为下一步行动做方案修正。他还时刻留意队员的起居健康状况、工作负荷情况。虽然他在生活中是个很大大咧咧的人,但在实践期间,他硬是逼着自己细心起来。
16天后,整个支队的调查工作宣告结束。当每位队员都回家休整时,他却还要回到学校,把自己泡在这16天的艰辛换来的数据与口述史里,撰写支队的实践论文。经过与朱子勰同学的讨论和反复修改,到开学之初,这篇完成过半的论文就有洋洋洒洒三万字。期间,他还完成了支队为满语教学志愿者拍摄的纪录片台本,并且运用自己的播音特长,完成了该纪录片解说音频的录制。
在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他说道:“我曾反思过我当初接触这种已经被判了死刑的语言的动机,我不想让他死在我们这一辈怀里,至少之于我们这一小群,这仍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他,就是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社科学院2011级本科生,赴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省黑河市满洲文化遗存调查支队的支队长,马翔宇。
他是这样一个饱含民族情感的人,在实践调查中,他要让自己忘却自己的民族,只为客观。
(清华新闻网10月9日电)
供稿:校团委实践部 编辑:冰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