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学院师生集体收看十八大开幕式
清华新闻网11月8日电(记者 高 原 学生记者 陈田桃)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已经渗透着阵阵寒意,但是公管学院一楼报告厅里却温暖如春,老师和同学们的脸上都写满着喜悦和企盼。公管学院博士二年级学生徐磊提前15分钟来到报告厅,他全神贯注地观看着大屏幕,说:“我对上午胡书记发表的报告很期待,因为过去十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怎样总结过去,如何展望未来,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图为公管一层报告厅观看现场。 王皓冉 摄
“三个新的提法:平衡、协调、持续”
公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庆国坐在第一排,非常专注地听完了上午的报告,并认真地作着报告记录。孟庆国讲到,“听完报告,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报告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长期指导思想,这一点是非常英明的,我很高兴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持续性的指导思想被长期坚持下去。第二点,我注意到报告中有三个新的提法:平衡、协调、持续。我想这三点是对统筹兼顾的进一步深化和优化,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广、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做到经济和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考验智慧的。”
对于过去十年的回顾,孟庆国表示:“过去十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发展观念的变化。以前我们把发展经济作为根本性任务,但现如今,我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要强调社会建设,并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对于未来的发展,孟庆国表示最大的期待在社会建设领域。他认为,胡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和“要在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提法,非常鼓舞人心。
“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
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导彭宗超在听完胡锦涛书记的报告后表示:“报告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意:其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和思路,例如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还特别强调了扩大人民民主权益的保障,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其二是党的建设,特别提出了党的民主建设,强调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益,提出了党内民主的建构形式,希望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彭宗超进一步表示,扩大人民民主权益保障、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拓展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公共决策领域发挥协商功能,扩大更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参与,是民主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彭宗超谈到,过去十年,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另一方面,我们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这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制度建设强调法治和人民的主体性”
公管学院副教授沈群红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分享了她观看十八大开幕式的感受:“胡书记的报告多次提到了制度建设,包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党内自身民主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在制度建设上强调了法治和人民的主体性两个前提”。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沈群红对“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社会管理格局’的表述发生了变化”
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蓝煜昕在听完报告后,感到报告内容非常翔实, 胡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怠,不折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常鼓舞人心。在报告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居安思危的意识非常强。另一个是对“社会管理格局”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变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增加的“法制保障”非常重要。结合自身负责的学生工作,蓝煜昕也深有体会地表示,“创新”在报告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我们做学生工作也要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公管学院研二学生杨文辉在听完胡总书记的报告后,十分兴奋地表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报告中出现了许多新鲜的词语,例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语言的变化体现了话语权内在结构的变化,‘美丽中国’这样词语的出现,反应了党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新、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党的形象。”
公管学院研究生李一涵也深有同感,她表示,清华作为中国拔尖的高等学府,也体现了这种变化,这正展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气象。比如学校的新闻主页上,不仅有大师,有大楼,还有学校的保安、清洁工,体现了学校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创造和价值的尊重。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