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2013学生社会实践 - 正文

于淼:不只是“订票哥”

学生通讯员 李瑾

 

图为于淼近照。

     从寒假时期在家乡威海的火车站帮助农民工老人订票,到暑假带领支队远赴甘肃民勤体验治沙生活,2013年,于淼走过了5000多公里,用自己的热情为所在的实践支队注入活力,用创意为一次次实践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

  说起于淼,不得不提他那响亮的实践外号——“订票哥”。

  学校放寒假时,于淼回到了威海老家。此时正是订票高峰,于淼敏感地意识到也许有一个群体需要帮助,那就是在火车站的订票大军。经过在威海火车站的实地考察,他发现,大多数在火车站买票的人并不知道,通过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可以比窗口提前两天买到火车票。

  于淼通过参考网上的订票攻略,自制了一份威海版订票攻略。整整十天,他每天乘1小时的公交车到火车站帮农民工、老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用电话订票,同时帮助火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在这个过程中,于淼深深感到光靠几个志愿者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不久,他在威海火车站志愿订票的举动得到了包括CCTV在内的媒体的关注,一时间,“订票哥团队”再次引起社会的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威海火车站就安装上了票务查询系统和自动取票机。

  “从我做起,建设美丽中国”,是清华化工系同学们提出的社会实践口号。如何在实践的过程中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呢?经过一番思考,在暑期实践的时候,于淼将实践地选在了甘肃民勤,一个在两大沙漠夹缝中生存的县城,一个祖国大地上最需要绿色的地方。

  于淼联系实践地的方式也比较独特。他没有直接去找实践地政府,而是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找到了在北京的民勤老乡,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同时,他想到了校友资源,找到了在武威的清华校友焦三牛、蔡程程,并得到了焦三牛学长的热情帮助。

  在到达实践地的第三天,随着实践支队体验的深入,了解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大家渐渐感觉,看到的东西和理解的不一样。晚上支队讨论时,大家都在纠结关注的问题重点在哪里,于淼在所有问题中提炼出了“科学治沙”的观点,认为“关注治沙不仅是关注治沙工人的顽强精神,更要从治沙这一点上找到科学合理的规律,使我们在实践之后更加相信科学,尊重科学”。

  提出了关注的重点之后,队员们对后面的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实践开展也越来越顺畅。在实践归来之后,于淼没有把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拘泥在主题报告上,而是提出了做一本电子书的想法,以实践地的照片和故事为主体,增加实践成果的可读性,让一直关注着这支支队的民勤在京老乡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共鸣,也会给其他关注民勤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民勤之行之后,他针对民勤的生态移民问题写了一篇通讯《生态移民,民勤的阵痛与希望》,引起了新华社记者的关注,并对于淼进行了相关实践的采访,让更多人了解民勤,关注民勤。

    实践之后,于淼并没有忘记当时给予他们帮助的民勤老乡。于淼将从民勤带回来沙漠中的沙子和青土湖的水,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带给在北京的民勤老乡。交接礼物的时候恰好是中秋节,民勤在京老乡会的秘书长非常感动,“每年都会有大学生去民勤,但是你们这次实践改变了我们对大学生实践的看法。”

   实践在路上,梦想在远方。于淼也将继续以自己的热情与想法去践行美丽中国的梦想。他说,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一句话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人为什么而活,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苦难无法遏制的同情。”

 供稿:校团委实践部 编辑:范丽

2013年10月18日 09:42:1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