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良好的学术软环境,助力一流的博士生培养
研究生工作部 刘博涵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校长邱勇于2017年12月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博士生教育水平体现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提出学术精神的培养是博士生教育的根本,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素质,在促进博士生交流方面,要努力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注重搭建跨学科的平台。
大学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是科学知识和研究技能的传授,更是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对研究生学术追求与创新品格的塑造。我们认为,营造一种倡导“以学为本”、崇尚创新、科学精神独立、学术氛围自由的学术软环境,对于树立学术理想、培养学术精神、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结合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逐渐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学术软环境体系,持续为一流的博士生培养提供助力。
鼓励挑战权威,培养批判性思维
邱勇校长指出,博士生学习期间是培养学术精神最重要的阶段。对于探索学术前沿的博士生而言,“批判性思维”是做出“开创性研究”的必要条件。在人类科学史上,很多博士阶段就做出重大科学成果的学者无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突破。学术创新需要强烈的创新动力和勇于探索未知的进取精神,而提倡追求真理、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恰恰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所缺乏的。基于此,学校近年来积极创造机会让清华博士生可以与学术前沿的大师对话,鼓励学生培养倡导追求真理、勇于挑战的科学精神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研究生会在2013年发起“巅峰对话(Tsinghua Top Talk)”讲坛,由学生自主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与学生同台对话,探索学术前沿,至今已邀请了17位诺贝尔奖、4位图灵奖、1位菲尔兹奖等22位国际顶尖学术大师参与对话。
巅峰对话第20期活动现场。
“巅峰对话”鼓励清华同学勇于与学术权威对话甚至发起挑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调研显示,超过60%的同学认为缺乏与学术大师对话的能力,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学术自信、习惯于被动接受导师要求、知识积累不足、对新的领域不感兴趣等。调研数据表明,在第五期巅峰对话举办前,“愿意挑战大师”的同学占到49%,在第十次巅峰对话举办后,这一比例达到71%。
巅峰对话第22期活动现场,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aft)与学生对话。
参与对话的同学表示,现场学术气氛非常浓烈,不做功课很难跟得上双方争辩节奏,这是和一般的大师讲座最不一样的地方,准备得越充分,收获才越多。活动嘉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坦言:“在学术研究的世界里,有一种精神可以帮助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不断进步——那就是敢于挑战权威。”
促进师生互动,密切导学关系
导师作为研究生相对固定和至关重要的交流对象,是研究生学术成长和思想道德的第一责任人。为树立师德典范,促进导学关系良性发展,学校持续开展“良师益友”评选,由研究生投票选出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进而通过广泛的宣传树立师德典范,营造“尊师重道”的大学文化。1998年至今,“良师益友”评选已经举办了十五届,共有613位、1117人次教师获奖,其中17位教师入选“良师益友”名人堂。
2016年“匠心”良师益友颁奖晚会现场。
2016年举办的第十五届“良师益友”评选,围绕“老师好不好,学生说了算”的宗旨,改进评选流程,通过广泛推选、差额提名、前置宣传、线下投票、实体评审等环节,选出同学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光明日报》评其为“毫无含‘金’量的奖项,却被所有清华教师视为至高的荣誉”。
胡鞍钢教授做客真人图书馆。
为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学校还于2013年创办“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以“读有故事的人、阅会行走的书”为理念,邀请张希、雒建斌、胡鞍钢等名师与同学深入交流,树立学术理想,传播学术精神。
做学问要有高尚的人格,人格的高度决定学问的高度。学为人师,德为世范。正是一批批“良师益友”为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的导师们树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典范,促进了师生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培养学术精神,树立朋辈榜样
邱勇校长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问即人生”中指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创新,都来源于扎扎实实的研究,来源于对某一领域长期坚守后的不期而遇。而作为“学术人生”的“起步期”,学术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优秀学术榜样的带动,对于培养学术精神和学术志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术典范进行表彰和激励,也有助于其树立学术自信、坚定学术理想,使他们在“同龄人”的学术成就中找到指引自己的方法和动力。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持续开展的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学术新秀”评选,紧密围绕“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的宗旨,通过“朋辈激励”的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文化。为让这些同学身边的榜样为更多的人学习了解,2013年起,学校开始举办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学术新秀”分享会,充分挖掘并宣传获奖者的学术经历和感悟,拉近了学术榜样与普通同学的距离,形成可复制、可学习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文化。热爱科研的万蕊雪、脚踏实地的马冬昕等学术榜样的故事深入人心,在校内外广泛流传。
马冬昕2016年特等奖学金分享会现场做分享。
通过对209位“学术新秀”的调研显示,84.7%的获奖者在毕业后在高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另有7.6%在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工作。已有39人获得了教授或研究员职称,并且获评教授职称的平均年龄在33.7岁。20余年来,“学术新秀”评选选拔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青年才俊,营造了扎根学术、锐意创新的学风。
聚焦交叉前沿,激发学术创新
跨学科交流是激发博士生学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博士生应努力提升在交叉学科领域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于2002年创办了博士生论坛,论坛由同学自己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博士生论坛持续举办了500期,开展了18000多场学术报告,超过5万人次参与,100余位院士受邀参加。2017年,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成立3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为契机,围绕“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柔性电子技术”三个学科交叉领域举办了博士生论坛,各院系师生广泛参与,有效促进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
博士生论坛十五周年纪念大会现场。
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自发开展学术交流,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依托移动互联网,基于微信搭建了“Online To Offline”学术交流平台——“微沙龙”。在平台上,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同学可以围绕某一兴趣话题,自主发起或者参与学术交流,并为参与交流的同学提供免费咖啡。“微沙龙”平台自2014年5月上线至今,累计已发起学术交流22000余场,注册师生超过25000名,其中教师用户1000余人,覆盖清华所有院系,交叉学科活动比例超过60%。2017年,学校设立“开放交流时间”制度,很多老师将“开放交流时间”在微沙龙平台上发布,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
校长邱勇在“开放交流时间”和博士生同学发起“微沙龙”。
校党委书记陈旭在“开放交流时间”和博士生同学发起“微沙龙”。
“微沙龙”在时间、空间上突破了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限制,基于话题的学术讨论,打破院系壁垒,有效地促进了学科交叉。进而,通过“微沙龙”的后台大数据分析,可以探索学术交流规律,发现各院系学科交叉的需求和学术交流的活跃度。实践证明,“微沙龙”模式是对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与补充,有效培育了学生学术交流习惯,促进跨学科交流和学术创新,构建了更为自主、活跃的高校学术软环境。
“微沙龙”的后台大数据分析-1。
“微沙龙”的后台大数据分析-2。
正如邱勇校长所说:“博士生教育要培养有志于追求学术的人,其根本在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在博士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术软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建设崇尚学术为先的学术软环境,营造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承和弘扬学术文化,进而,将学术软环境建设打造为博士生学术精神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我校的博士生培养持续助力。
(清华新闻网12月12日电)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