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校史工作60年 - 正文

清华百年校史展亮点体会

徐振明


徐振明

2011年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百年校庆时制作的校史展览已八年了,每当我们进入校史馆参观时,展览中的处处亮点给我们留下深深的体会。

一“带”一“路”

展厅入口处有一条用青铜制成的上面刻有年代的“带”子,铺在地面上作为引导观众进入展厅的一条道“路”。青铜带子始端刻有1911年的字样,中间刻有不同年代的数字,末端附近刻有2011年数字,似有延展。走在这条刻有年代的带子上,仿佛穿越在清华百年历史的隧道中。1911年,清华学堂开学;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1925年,成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1952年,清华调整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85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1993年,提出百年校庆时争取把清华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2011年,清华宣布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清华百年历史,正如青铜带末端处前言座上所写:

“风雨激鲲鹏,水木湛清华。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肇基于内忧外患、国势衰微之际,从此与民族共命运,同时代齐奋进,为国家谋复兴,虽道途维艰,辛苦备尝,而矢志笃行、刚毅坚卓。

登高始见万物,积跬方至千里。百年以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之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形成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之特色,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之理念。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务实求真,立德树人,创新学术,贡献社会,造就万千志士俊彥,涌现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砥砺求索、奋发进取,勇任中国高校之先导,争为世界学府之前驱。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巍峨吾校,世纪荣光。”

一“主”一“辅”

展厅内展板的设置采用一面是“主”展板,一面是“辅”助展板的方案。主展板布置在靠展厅四周的墙面处,展示的内容是清华百年历史的沿革,使清华百年历史发展的轨迹清晰连续。辅助展板布置在主展板对面的展架上,展示的内容是这段时期内相对独立,但对学校、社会影响较大,人们也比较关注的历史事件,清华历史悠久,成绩辉煌,人才济济,史料丰厚,要展览的东西太多,但展览的空间有限,无法把所有史料都在史展中展览出来,一“主”一“辅”的展板方案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主展板展出内容是精选出的清华百年校史中的主要阶段、重大事件、杰出人物,使清华百年校史的脉络清晰,前后历史阶段紧密相连,历史沿革、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突出,而辅助展板的内容与这段历史时期关系密切,但相对独立,社会影响面广,人们非常关注,其内容也很精彩。这使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

“主”“辅”展板的布展方案使校史的主线脉络清晰,结构紧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又能从多侧面多角度使展现的学校历史更生动,更丰富,更全面,此外,也使在面对大量的校史展示材料的选取上,更主动,更方便,更有效,更实用。

一“圈”一“线”

参观史展的路线上采用了沿展厅四周走一“圈”,再从中间走一条直“线”的方案。参观所走的路线,形如拉丁字母Φ。沿主展板的墙面走一“圈”后,从中间穿过一层展厅走一条直“线”,上楼梯到二层展厅,还是走Φ的路线。这种一“圈”一“线”的参观路线,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走最少的路程,按学校历史沿革发展的时序,浏览到校史展览中的所有内容。

约1000平方米的一层展厅采用一“主”一“辅”展板布展方式,展厅内共有6面展板,靠墙的主展板是单面,展厅中间有两个展架,每个展架上的辅助展板是双面。走一“圈”一“线”的路线,正好把6面展板都参观到。一“圈”一“线”的参观路线是最便捷、最方便、最安全的参观路线。如把1000平方米展厅分割成几个展区,表面上可增加展线长度和展览面积,但参观时要用很多指示牌引路,用很多分割线隔离,展览区域零碎,观众行走不方便,声音互相干扰,空间狭小压抑,影响参观的效果。

走Φ字形的参观路线,使展览空间开阔,布展简洁、大气,观众参观时方便、舒适。史馆参观中常有集体活动,如新生入学时的集体参观活动每天要接待上千名学生,都是50~100人的大队伍,走Φ字形参观路线,参观队伍沿宽敞的路线单向参观,出入井然有序。有时展厅内有超100、超200人在同时参观,也保持了良好的参观秩序。一“圈”一“线”的参观路线,容纳人数多,接待能力强。

一“歌”一“匾”

在清华学校时期的展览中,有一张清华老校“歌”词曲图片,对面的展架上有一块工字厅门前咸丰皇帝书写的“清华园”的“匾”牌复制品,展板中的这一“歌”一“匾”,把清华校园的环境文化反映得淋漓尽致。

清华的老校区原名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第三个儿子居住的场所。1852年咸丰皇帝将其改名为清华园,并为其亲笔题写了“清华园”的匾牌。

清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的东部,又在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景区的东面,校园的环境特点正如老校歌歌词的第一段描述的“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向西看,香山、玉泉山、万寿山苍翠一片,向东看,水面茫茫,我们学校庄重美丽,巍然屹立其中。数百年以来,海淀区的西部山峰连绵,东部是大水淀(甸)子,以水面为主,湖、塘、沟、河、沼泽、湿地连成一片。这片有山有水的环境是皇家园林的必备条件。有山有神韵,有水有灵气,具有山青水秀,华物天宝,人杰地灵的校园文化特点,所以,在清华校园内读书的学生,在灵山秀水的熏陶滋润下,聪颖睿智,才华横溢,灵气十足。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春风化雨,英才辈出。

清华校歌所赞美的清华校园优美的山水环境,使培养出的学生有韵味,有灵气。清华的校园是一块培养优秀人才的风水宝地。

一“前”一“后”

百年校史展览中把一位清华解放前的校长梅贻琦和一位解放“后”的校长蒋南翔放在了展览中比较突出的位置。

梅贻琦担任解放前的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校长17年,在清华的发展历史中有着重要位置。展览中虽篇幅有限,但梅贻琦的“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通识教育思想(“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民主办学方式(设评议会,校务会,教授会制度),都有所表述。

蒋南翔是解放后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的一位,有十三年半,对清华的建树很多。蒋南翔在学生培养中提出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出了“两种人会师”,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建设教学、科研、生产三联基地等,使清华在院系调整后很快发展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特别是那时提出的“清华园──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工程师”口号,使许多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学生至今记忆犹新,他们政治热情高,业务实践能力强,服从祖国需要,踊跃到国家最需要的基层一线工作,吃苦耐劳,务实肯干,听话出活,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些红色工程师,在改革开放后的工程师治国阶段,又作出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通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党的路线方针确定了,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上,需要大批务实肯干的人才。解放后担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职务的清华校友有数百人,这些人中很多都是蒋南翔长校期间培养的红色工程师。清华的红色工程师在治理国家中作出重要贡献。

梅贻琦、蒋南翔是两位长校时间最长的校长,也形成了他们的办学理念,在清华百年校史展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对清华的贡献。展厅中还设置了梅贻琦、蒋南翔两位校长的铜像。

一“联”三“校”

清华百年校史展中有一特殊阶段,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时期。这一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大是教育史上的奇迹。当时师生的教学研究、学习生活的条件非常艰苦,上课教室是茅草房,吃的糙米中混杂着大量的沙石,还时常遭受日本飞机的轰炸。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却培养出了数千名优秀学子,其中包括多位“两弹一星”元勋,近百位两院院士,还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取得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西南联大的成功,一方面是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激发了师生们精诚团结,刚毅坚卓,爱国救民,同仇敌忾的艰苦奋斗精神,另一方面是西南联大继承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优良传统,发挥了三校的综合优势。梅贻琦曾讲到:联大的传统就是北大的自由,清华的民主,南开的活泼。也有人把西南联大时期的特点用两句话“自然自由自在,如云如海如山”来描述。“自然”就是顺其自然,“自由”就是学术自由,“自在”就是宽松自在。“如云”,清华人自喻为“云”,“云”有聪明睿智、清新飘逸的风格,“如海”,北大人自喻为“海”,“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怀,“如山”,南开人自喻为“山”,“山”有吃苦、耐劳、坚强的品行。一所西南“联”合大学汇集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的优点于一身,发挥三校集体的优势,造就了教育史上的奇迹就不足为奇了。

百年清华校史的展览中还有许多亮点,每个亮点的后面都蕴藏着生动的故事,感人的事迹,发人深省的思考。这一串串耀眼的亮点也串联起清华悠久的学校历史,优秀的学校文化,崇高的大学精神。

(作者2000—2008年任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校史研究室副主任,2002年起任校史编委会委员)

供稿:校史馆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04月23日 13:50:2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