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华研读间 2019-10-27
编者按:
「知乎」上做「大V」,收获粉丝7万+;科研上做先锋,入选2018年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之列;国庆群众游行队伍里做大队长,带着自己的课题组在长安街上开组会……这些都是发生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计算机系「刘导」刘知远身上的真实故事。
「知乎大V」的日常
「先有热情,再谈训练」是刘知远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10月18日,他在「知乎」回答了提问,表示「要做到自律,也许关键是找到那个能让你充满热情、主动坚持的目标(Sorry...又灌鸡汤了)」。
迄今为止,刘知远已经在「知乎」回答了近600个问题,获赞7万多次,内容涉及学术、生活、时事等多个领域。由于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上十分活跃,很多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并联系到他的。
刘知远的知乎主页
对刘知远来说,玩「知乎」一方面是放松心情,「越是忙的时候越要到知乎上寻求一种安慰」,另一方面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帮助。
「做老师嘛,我的实验室人再多每年也就几个,知识经验传播比较有限。」有关如何查文献、了解最新进展、如何写论文等问题,刘知远更希望在一个公开的领域发声,让大家都受益。
自然语言处理的探索先锋
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神经与认知计算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同学们的工位集中在一小片区域。刘知远指了指另一侧的贴着福字的隔间,「那是我的办公室,跟学生们空气是连通的。离得近,他们都特别老实,哈哈。」
刘知远的实验室
晚上八点多了,大家刚开完组会,实验室的人挺齐的。因为最近要到ACL会议(计算机领域世界最高级别会议)的截稿日期了,大家都非常忙碌,亮着的电脑屏幕上是数不清多少行的代码。
2019年1月,由DeepTech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出2018年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刘知远名列其中,获奖类别为:「先锋者」(Pioneers)。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用「知识指导的自然语言处理」来概括刘知远取得的成果,他本人则用「语言」「知识」「学习」三个关键词作了总结。
「『语言』和『知识』呼唤『学习』。语言是人类智能最集中的体现,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刘知远的研究领域是自然语言处理,「如何用知识去驱动计算机的相关算法,从而更好地实现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让计算机在指令工作的模式之外,真正与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自然语言处理在搜索引擎方面有很多应用,这是它能造福社会的一方面。但同时,当武器与人工智能结合,有了精准定点功能的时候,杀伤力会成倍增大。
而当人工智能与媒体结合,其效果更是肉眼可见的,「比方说美国大选,AI公司会在竞选前投放不同广告,让反方选民误以为自己的支持者稳了,以此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刘知远说,因此我们更要做好这个研究,「不是说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而是当类似行为出现时,我们要做到能监测」。这学期,刘知远给新闻学院的同学开了一门课,教学生们Python语言。
刘知远在计算机类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右二)
相较于目前热门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规模并不算大。刘知远的实验室有两位国防生,他们是在可以自选课题组的情况下选择加入他的课题组的,刘知远很开心:「太荣幸了!」同时,他也告诉学生,「希望大家选择这个实验室是深思熟虑的决定,这样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
有趣的是,最近,刘知远带着课题组的同学们去昆明参加了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19),其间发生的对话令刘知远的学生印象深刻:
「你是清华的嘛?」
「对的。」
「你是刘知远老师团队的吗?」
「对啊。」
「哇!好厉害!」
……
类似的对话发生了许多遍后,他的学生不禁感叹:组强我渣……
「还是刘导带得好!」
「我选择在学校做研究,就是希望可以在学校培养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刘知远认为,生命是有限的,但如果培养出10个、20个能成为这个方面的领军人才,那将对社会有更大的发展价值。
平日,看到好的论文,刘知远就分享到群里一起讨论,对学生的idea,「老师会从high level的角度给我们启发,让我们不限于修修补补,而是做有意义有影响力的工作」——虽然有时也免不了因为一些事情批评学生。
刘知远介绍说,他们实验室是不用打卡的,气氛很自由,大家每天都会来。听到这里,学生笑而不语,刘知远开玩笑:「嗯?需要我回避吗?」
刘知远的课题组有研究生带本科生的「学徒制」传统,因为进入研究领域的门槛较高,单靠自己摸索很容易有疏漏。并且,这样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这对以后的发展都很重要。「我们组感情都很好,也越来越壮大了。都是刘导带得好!」
同学们称呼他为「刘导」,实际上并不是「导师」、「博导」的意思,而是「辅导员」。刘知远从本科起在清华读书时就开始参与学院的行政管理事务。在研究生阶段他做了辅导员,于是有了「刘导」的称呼。后来他留校任教,学生工作始终没有放下,「刘导」这个简称也就一直伴随着他。
刘知远课题组在实验室
「之前我们组的团建做得很好,说去哪玩说走就走,因为都是单身。现在行情发生了变化,都跟女朋友玩去了。」课题组一名男生兴致勃勃地说,前几日课题组去昆明开会,这一行程演化成了团建,还给组里唯一一名女生过了生日。
刘知远拍了拍这名学生的肩:「他呀,才大四,但天天话最多,跟个学长似的,领导力超强。」
「不不不,还是刘导带得好!」
在长安街开组会
10月1日,3514名清华师生组成「伟大复兴」方阵走过天安门。负责「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语的,就是刘知远所在的第18方阵标语车中队。中队37名队员有着推动标语车的光荣,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照片都拍不到他们的脸。有一名队员在朋友圈中这样调侃自己:「我在『中』和『国』之间」。
群众游行队伍中的标语车
今年6月,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的「专项项目一」(当时任务处于保密状态)开始招募,刘知远带头报名参加。很快,刘知远和他的14名学生一起参加了此次国庆群众游行。「我知道他们都挺辛苦的,都在为了训练默默付出。」
有的学生本身有小学期、大作业的压力,白天忙训练晚上补作业;有的学生要做辅导员管新生军训,还要熬夜改文章,专项训练依然坚持不缺勤;还有一名学生放弃了总奖金达数万元的比赛来参加训练,尽管他之前不止一次拿过冠军……
后来,刘知远和他学生的故事还被北京日报作为「课题组齐上阵」的典型进行了报道。「其实我也没怎么动员过他们」,刘知远老师拍了拍坐他旁边的男生,「我记得(当时)我就拍了拍他的肩,问他去吗,他就说去了。对吧?」
刘知远非常珍惜参与国庆阅兵的这段体验。在「知乎」上「参加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回答中,从开始招募、到训练过程、到走过天安门的心情,刘知远都留下了自己的答案。「这么好的回忆,我不想忘记每个细节。」
由于人数庞大、场地调度复杂,每次外出训练都要等待两个小时以上,并且「纸也不让带,手机也不让带,除了睡觉和聊天,没有别的事干」。
标语车中队的同学在演练间隙休息
等待的时间却也是刘知远课题组脑洞大开的时间——他们时常席地而坐,围成圈,拿着餐包,你一句我一句。谈全球变暖,谈人生理想,玩游戏,还「开组会」。
在他们的记忆里,那原本是一个语言游戏。游戏进行到一半,有位同学突然提出,这个游戏和他们的研究有关,应该训练机器去做这个游戏,让机器自己去学习。「我们就当场坐下来,在长安街上开了一个组会。」他们根据当时的创意确定了课题,现在这个课题已经在着手进行中。
对这段特别的经历,课题组至今还津津乐道:当时发现游戏可以继续推敲的同学,前段时间还因为论文发表受挫而深受打击,这次「在长安街的大地上(他)终于涅槃重生了」。
某次凌晨外出演练后课题组合影(二排左四为刘知远)
在此之前,刘知远也先后接受过很多采访,每次都引发他新的思考。「不在其中不流泪。」刘知远说,无论爱国还是其他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只有真正参与进去才有更深刻的体验。「70周年大庆,能跟同学们一起走在长安街,在天安门前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和自豪,我相信这是终生难忘的经历。」
如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刘知远说,在未来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中,「我们都要像方阵行进和标语车推行那样齐心协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当国歌响起,所有同学都自觉起立。他们,就是国家的未来。」
文字 | 柚子茶 彩虹金刚
编辑 | 隐朝
责编 | 飞天小女警 章鱼哥
供稿:研工部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