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间里的莎士比亚:外文系人文社科平台课《理解莎士比亚》在线教学记
清华新闻网4月8日电 本学期,外文系教师刘昊开设了一门专为大一学生设计的人文社科平台课《理解莎士比亚》。相对于人文课堂的平均课容量,《理解莎士比亚》每周上课3学时,选课人数约130人,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大课。学期初,刘昊曾邀请大家在弹幕上发送各自的地理位置,安徽、新疆、海南、华盛顿、洛杉矶、瑞士、韩国等地的坐标布满了屏幕。因为这门课,全球各地的青年人聚集在了一起,共读百年前的英国戏剧。
作为莎士比亚原著的导读性入门课程,这门课要求所有选课学生详读五部莎剧原文。对于大部分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程涉及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的传统和创新、戏剧模式、宗教背景、时代风貌等深层主题都是他们初次接触。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同时呼应文艺复兴五幕戏剧的模式,增强古今对应之感,刘昊结合不同剧本,把每次授课都划分为了五个不同的主题段落,还特意给这些用英文讲述的主题段落增加了中文概括的章回题目。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课程脉络,她有时也会把各章回题目连起来,像说书人一般高度总括3课时的全部教学内容。
为把这门大课用网络方式讲出彩,刘昊还想了很多办法,设计了一套特殊时期的“纪念版”教学法。首先,把莎士比亚的诞生年“1564”设置成了进入教室的通关密码。学生每回进入网络教室,通关密码“1564”都都默默提醒着他们,这是一场跨度超400年的文学之旅。其次,刘昊在引导同学精读原文的同时,充分利用相关图像、视频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走近、想象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刘昊的研究领域包括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戏剧传统,她也会在课上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莎剧独到的解读心得,比如在讲授喜剧《皆大欢喜》时,常联系《孟子》让学生留意莎士比亚对细节的处理方法。有学生反馈说,刘老师为她打开了新的视野,也从新的角度触及了自己前面没有理解的问题。
课上引用孟子讲解莎士比亚
经历几周的在线学习后,选课学生回顾学习感受时说,“虽然仍担心网络卡顿、加载慢、软件复杂,但自己对莎剧的感受和理解已渐入佳境”。有的学生表示“上课的内容清晰明了”“希望了解更多圣经、神话等方面的文化背景”,有的学生直言“很喜欢老师娓娓道来的风格”“每节课的设计都有一种美感,看得出老师很注意引导我们在读文本的时候自觉地思考”。
课后师生互道再见
文学经典意义常新。刘昊说,这门既注重“莎士比亚”又强调“个体理解”,课程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感受莎剧、找到原著与自己的共鸣点。以往,每学期的期中考察通过 “我与莎士比亚”创意作业展示会,给学生提供机会用表演、配音、绘画、演唱、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莎剧的个性化理解。本学期,学生们也正在积极地准备作业,将用更具创意的形式弥补空间阻隔的遗憾。
刘昊表示,特殊时期的“纪念版”教学让本不想用任何在线工具的自己掌握了三种教学软件,也提供了反思教学方法和重思文学意义的机会。莎剧等文学经典所传达的信息不仅编织在美好的文字中,更如盐入水,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现实发生着关联。
供稿:外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