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通讯员 陈策
谭鹏,山东人,1998年考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自动化系,本科阶段担任了两年的自动化系学生科协主席,研究生阶段在宽带网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师从戴琼海教授学习,同时担任辅导员。200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党委学生部学生思想教育办公室主任、自动化系学生组长、党委委员。2011年由学校推荐,到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工作,后经公开选调,现在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办公室工作。
90周年,清华的变与不变
谭鹏在校期间,正值清华90周年校庆,那段时期,清华发生了许多变化,又有许多未曾改变的事物。90周年校庆前,学校开设了很多基建项目,到处都是施工现场。“东门朝南开,饭厅不卖菜,主楼加个盖”,谭鹏用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个顺口溜来描述那时候清华的面貌。那时候主楼还在加盖楼层,东门也不像现在这样气派。他建议我们多去校史馆看看,深刻感受到校园整体风貌的变迁。此外,清华在那时还复建了很多文科院系,校园的文化也变得丰富了起来。
清华另外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给学生发展的机会变多了。谭鹏说,像国际交流、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和各种文化活动,他们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机会,现在学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同学的学习空间更广阔了。
但是在这样巨大的变化之下,谭鹏还发现了许多未变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清华园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文化。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根植于各个时代的清华同学心中,这一点是从未变化过的。
印象中的自动化系
据谭鹏讲述,在他入学的时候,大一新生要和其他所有系新生住在一起,加上大一学的主要是数理类的基础课,所以对于自动化系的认知比较少。到大二的时候,他们搬到了自动化系学生的大本营 24 号楼,跟其他学长住在了一块儿,系里的专业课也变多了,对自动化系逐渐有了更深的认知。
“系里很多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我个人来讲,印象最深的是华成英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华老师讲课非常好,但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说,‘有一利必有一弊’,华老师讲的是模拟电子技术,也是人生的道理,就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要辩证看待问题。”谭鹏向我们描述了他当时对自动化系专业课的印象,“这实质上体现了清华的文化,就是教书没有不育人的。清华很多老师上课时多少都会讲些人生的道理,但我们自动化系的老师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对于自动化系的理解,谭鹏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他说,自动化系缩写是“DA”,我们认为我们系是大系。这个“大”,不仅是体量大,还有就是做事大气、大度。为了说明这个“大气”是什么,谭鹏举了电设大赛的例子,“电设这项赛事是我们自动化系发起的,电设办了三四届之后,已经是比较有影响的校级赛事。那会儿电子系还没有校级赛事,当时电子系的科协主席就找到我,说他们也想做一个类似的赛事,但是跟我们的电设的重复性比较大,所以想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然后我们系就非常大气地,将电设比赛做成了两系联合举办的模式,一年电子系主导,一年自动化系主导,相当于把蛋糕分给了他们一半,有了电子系的参与,现在的电设比赛也办得更加出色。”
推动电设大赛,培养同学兴趣
在谭鹏担任科协主席的两年内,电设大赛举办了第二、第三届,在这段时间内,电设逐步发展壮大,跻身挑战杯传统赛事行列,成为了学校认可的校级赛事。谈到为什么当时要举办这样一个赛事,学长这样说到:“当时举办这个比赛,主要原因是想纠正我们自动化系同学轻‘硬’偏‘软’的问题,即对编程的兴趣远大于对于硬件设计的兴趣。此外,作为最早发起成立学生科协的几个院系之一,自动化系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科技赛事。这样,学习校内已有的智能体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模式,自动化系发起了电子设计大赛。最初是征得电子系、计算机系科协同意,采用三系合办的名义,实质上是自动化系自己办赛事。后来电子系科协加入进来,变成两系轮流举办的比赛。”电设比赛推动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他看来,最初的几届电子设计大赛在推动了自动化系同学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作为辅导员,与同学共成长
谈及辅导员这个职位,我们清华的同学一定都会有一些感触。谭鹏也曾经担任过辅导员,在他看来,辅导员这个职位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和引导学生,但又和帮助引导学生的学长、老师的作用不太一样。
谭鹏认为,辅导员除了帮助学生外,还要给学生一个目标,帮学生确定方向,以及给学生提一些要求。它的这些帮助和引导,一般要有一些价值导向。这些目标、方向和要求,又不是简单的说教,也不是像思想政治课一样去讲授,而是通过和同学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成长,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辅导员一般选拔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品质优秀的学生担任,实际上是起到榜样的作用。辅导员一般是比学生年长几届的学长,学生现在经历过的很多坎儿或者困难,都是他们之前经历过的, 所以他们能教你们怎么去迈过这道坎,怎么去看待这些困难。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就是去交流,去分享,凭借自己的经历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陪学生一起去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给学生和自身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于人生选择的三条建议
“从根本上说,不是人选择工作,而是工作选择人。”谭鹏学长根据自身经历,用蒋南翔校长的这句话解答就业的选择问题。“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我在学校工作期间还算比较顺利,2011年北京市需要一批到农村工作的干部,就到学校招人,我本来并没有去的意向,也是当时学校找到我,希望我能去尝试这个岗位。我当时就想,我在同学们毕业时总是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什么,而是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的状态怎么样。’到自己身上,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后来就下决心去迎接这个挑战。在15年的工作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蒋南翔校长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我们完全可以为自己设定人生规划,但真正到了职业生涯中,就不一定能按照最初的规划走了,很多时候,需要去适应岗位,到需要你的岗位上去。”
关于人生选择,谭鹏提了三条建议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条就是把握当下,这是最基本的。比如本科生就要上好课,不一定门门成绩很好,但是要努力达到不断进取的状态, 做好当下要做的事情。比如想要出国,就要准备好托福、GRE。
第二条,为将来做好准备。虽然我们大部分时间要放在把握当下上,但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为将来做好准备,要对人生有一个大概的设想,有一个大的方向,比如想去企业做研发,大概去哪个领域,有了初步打算,就要做一定的准备,不见得一定要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领域的详细情况,但是要大概知道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这个行业需要有怎样的能力素质,然后去提前做准备。
第三条,要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清华的同学很多比较压抑,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卓越,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卓越。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去和自己比,不要总是和别人比,不敢说日有所进,我看年有所进也可以,只要自己持续进步,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对于我们清华的同学,要相信只要设立好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能过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也完全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清华新闻网10月12日电)
供稿:自动化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