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并作出重要部署。新的征程上,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需要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要全面认识乡村产业的鲜明特征与丰富内涵,深刻理解发展乡村产业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的特征与内涵
纵观全球农业发展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农业产值所占份额都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被赋予更多的功能。这种多重功能是指现代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和传统的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非经济功能。这种非经济功能的区域空间载体极大地拓展了农业产业边界,并生成了乡村产业的概念。从中国的国情和农情看,乡村产业具有鲜明特征。
阶段性。乡村产业发展由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是农业单一生产功能向乡村多元价值拓展的结果。在我国实践中,从传统农林牧渔的发展,到乡镇企业大发展,再到农业观光休闲产业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出现,乡村产业的产品供给、文化传承、生态维护等经济和非经济功能凸显,乡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
多元性。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物种、资源等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基于不同资源禀赋衍生出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模式。有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农产品产出,有的区域则注重生态环境维护;有的产业需要规模化生产,有的产业则更强调集约化经营。区域、产业、业态等的不同,凸显了乡村产业的多元性特征。
功能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乡村产业的功能存在差异并不断调整。早期的乡村产业主要具有为工业化提供要素积累等功能。而现阶段,不仅更强调产品产出功能,而且还要求不断拓展文化传承以及生态维护等非生产功能。
融合性。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密切相关、互融共生。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前提,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互动耦合的内在联系。发展乡村产业,不仅要促进城乡产业分工协作,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更要着眼城乡土地、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融合互动,调整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总的来看,以促进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充分供给、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传承农耕文明、维护乡村生态环境为价值取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的深刻内涵,也是发展乡村产业的基本着力点和方向。
发展乡村产业意义重大
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是实现稳中求进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消费持续升级,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压力增加。发展乡村产业,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促进农民在乡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住农业基本盘,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发展乡村产业要服务于农业产业安全,保障农产品充分供给。同时,应谋划乡村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相协调,与我国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乡村产业的发展,为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供了机遇,既能满足城乡居民获得充分而多元的农产品的需要,又可以对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安全和文化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利于为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寻求突破口。
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需要。乡村产业既涉及农林牧渔等产业,又涵盖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既可增进乡村发展的效益,也可实现富民增收。特别是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稳就业、促增收需要把发展乡村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产业可持续发展是防止返贫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前提。只有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脱贫地区的农民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保障。因地制宜多元化培育、发展乡村产业,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有利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果更可持续,夯实区域平衡发展的基础。
是体现乡村价值的需要。乡村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发挥乡村的文化传承和生态维护两大功能。从农事节气到村庄布局,无不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可通过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等多种方式,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总之,乡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强化乡村产品供给功能,调整农业要素贡献功能,增强产业对农民的收入贡献,凸显乡村对传统农耕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障功能,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抓住重点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内涵丰富,其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依托各地多元的乡村资源禀赋,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形成产业门类合理布局、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内生动力充分释放、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的产业体系,与城市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共生、成果共享。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来看,乡村产业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突出产业稳产保供功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发展乡村产业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一是坚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挖掘耕地增产潜力。二是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四是合理配置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保障粮棉油糖肉菜果生产,以多元供给满足多元需求。
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林牧渔产业发展基础,聚焦有乡村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能体现乡村价值、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成长性产业,有所作为。一方面,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通过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产业发展方向,扩大乡村创业就业容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动形成地域特点鲜明、业态类型丰富、产业关联性强、就业容量大、增收效果好、比较优势明显的县域支柱产业,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来富民、富县、富区域。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一是改善农村商流物流条件,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解决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换代。二是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建设农村数字化流通网络,培训农村数字化人才,推动电子商务进乡村。三是推进农产品存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四是重视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视实体市场建设,在设施用地、信贷支持、安全监管诸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产销衔接、运行顺畅、各有特色、保障有力的大市场格局。
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创业。一方面,引导农村劳动力持续外出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镇就业容量,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乡村产业发展,积极拓展乡村就业空间。实现城乡产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乡镇和农村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空间。深入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扎扎实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使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切实保障乡村产业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发展乡村产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支撑、深化改革。
一是要提高认识。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坚实基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目标设置和预期要求中,统筹乡村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基地建设、项目安排,构建生产、加工、流通、市场健全的网络格局;始终把产业发展置于乡村多重功能和价值实现的基础地位,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目标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努力形成城乡产业分工有序、融合发展格局,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
二是要强化支撑。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责任,发挥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保障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支持工商资本积极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发挥工商资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活资源要素,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要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并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在经营制度方面,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普通农户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共享成果。在农村产权制度方面,要注重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作者系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