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发的俄乌冲突标志着全球新闻传播由电视时代的“起居室战争”切换到了智媒时代的“掌上战争”模态,包括交战双方和利益攸关方在内的多元传播主体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明传暗推”,从由大众媒体主导的“图文信息战”迭代成为由社交媒体主导的“算法认知战”。
在大众传播时代,国际舆论的“信息战”模式是以有组织的体系化传播策略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借助国际主流媒体机构的声量扩散高质量的图文报道和评论,力图以尽可能客观平衡的姿态在“意见市场”争夺相关议题的话语主导权。相比之下,数字媒体所具备的碎片化的传播情境、多模态的呈现方式以及由算法推送主导在“情感市场”上抢占先机的效果导向使舆论战的焦点由“信息传播”和“观点传播”转向“认知建构”与“情感引导”的模式。
具体而言,智能传播时代的“算法认知战”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战略性,即以“战略传播”思维抢占命名权、阐释权和议程设置权。西方媒体将俄乌之间具有复杂历史背景的矛盾冲突简化为二元对立的“价值观战争”,借以施压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组织乃至个人“选边站队”。在议题的生产与推送过程中,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智库和媒体之间形成了复调传播闭环,以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对特定的价值观念进行洗脑式的反复申说,并借由“迷因”化的算法推送形成流量可观的主导性框架,从而彻底挤压“异类”声音的表达空间。
有意识地利用误导性信息影响舆论是俄乌冲突“算法认知战”战略性的另一重要体现。鱼龙混杂的误导性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如“乌克兰男子被征召上战场流泪告别妻女”这一广为流传的深度造假视频,就是扰乱网民认知的“迷因”典型例证。
其次是短视频化。在俄乌冲突中,主流媒体竞相引用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碎片化传播的战争画面以增强其相关报道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后者也成为全球公众了解战事进展的“第一现场”。平日里载歌载舞的TikTok彻底变身为将残酷的战争场景转化为病毒式传播的漫威游戏奇观的WarTok,记录个人恐惧绝望体验的短视频成为爆款,而以往由战地记者拍摄的真实战况却付之阙如,敌方的频道和账号可以用打击虚假信息的名义在一夜之间被“社死”,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舆论场的对立和分裂。毋庸置疑,这场“短视频战争”昭示着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已经被高度“武器化”,成为未来战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是情感化。各路网红(KOL)借助社交媒体与全球网民进行互动,通过营造深度沉浸的“代入感”以实现有效的媒介营销。这其中“爆红”的便是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主要采用未加工的原生态直播模式,穿着一件军绿色的T恤自拍,喜怒哀乐溢于言表,通过性情流露的简短“金句”吸引全球受众的关注。此外,乌克兰当局还通过发动网络代币众筹的活动来强化得到全球网民“力挺”的舆论氛围。
虽然目前看来这场冲突的前景还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但政治传播由“图文信息战”转向“算法认知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数字智能传播时代,打赢“阵地战”与打赢“平台战”的重要性可谓等量齐观,如何推动国际传播转型升级为战略传播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是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