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类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各国需要做出共同的正确选择。10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这个呼吁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积极回应,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多边主义,强化多边体系,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诱发的全球性治理危机,各国有识之士不断呼吁面对全球性风险要树立人类共同命运意识,加强国内团结、推进全球合作,从而形成抗击疫情的国内、国际治理合力。遗憾的是,某些国家或政治力量在全球力量格局剧烈变动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将新冠病毒妖魔化为政治病毒,用于政治构陷,分裂社会以及制造国家间对抗冲突的借口,企图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转化为延续既得利益,固化既有地位、争夺政治优势的难得机遇,甚至不惜放弃、延滞疫情防控的先机,结果不仅造成了本国的国内治理危机,而且诱发了全球性的治理危机。这充分反映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势力思维滞后于时代要求,固守政治偏见甚至扭曲认识。
有三类政治思维尤其突出,即派别政治思维、实力政治思维以及冷战思维。尽管这三类思维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不同,但核心都是把政治看作争夺权力和利益的零和博弈,政治成功的标志就是垄断权力,独占利益、将对手置于死地。与各国相互依存的客观需要相对照,这些思维在政治选择和行动上呈现为对抗、斗争、选边站队、拉帮结派、自我保护、以邻为壑以及各种类型的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等,使全球走向古特雷斯警告的“大分裂”边缘。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并引起社会经济系统连锁反应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一枝独秀,没有哪个政治派别可以渔翁得利、胜者全得。只有坚持多赢思维、合作思维和共同命运思维,才会产生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政治选择。正如联大主席沙希德所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虽然拥有疫苗、专有技术和分发能力,但缺乏政治共识;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上,尽管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适应性技术,以及摆脱化石燃料方面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能力,但缺乏有力的政治行动。因此,我们面临的是政治选择问题:或者走上一条孤立主义、相互破坏的道路,或者共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可持续的、具有抗御风险能力的道路。
要有效应对各个领域的全球性治理危机,必须使政治回归其作为共同行动、维护公共利益的本义,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维度上推动共识的达成、包容的实现以及集体行动的落实,这样才能把分散的治理资源有效地调动、整合在一起,克服局部的治理超载,弥补特定领域的治理短板,为共同发展提供共同安全的前提,通过共同发展夯实共同安全的基础。
要使政治回归本义,就必须倡导共存思维、合作思维、共赢思维,推动各国政府克服派别思维、抑制实力政治思维,抛弃冷战思维,致力于在国内国际互动中弥合国内社会裂缝,推动国际合作,尤其要克服放大政治作为零和博弈的冲动,避免为了一己之利,在国内制造政治极端对立,转移国内矛盾于国际社会,在国际上拉帮结派,构建新的对手和敌人,重启冷战格局。
要使政治回归本义,就应该树立国内大局和全球大局意识,把平衡和共同的理念贯彻到国内国际治理实践中。在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时代,任何目标都是在与其他目标的互动中实现的,任何利益诉求都是在与其他利益诉求的共存中发展的,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关自守,更不能在扩大开放中丧失自主性。
要使政治回归本义,就要紧紧抓住当下全球和各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即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要共同努力,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公平合理分配,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弥补全球疫情防控的局部短板;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各经济体之间有序的开放交流,努力恢复和保持经济社会运行的常态化。让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形成紧密的互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谋求政治共识与有力政治行动。
(作者:杨雪冬,系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社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