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人民社会为何优于公民社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7-19 胡鞍钢
人民社会是中国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与西方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更具优越性。其建设方法是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方法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同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建立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体制,形成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会生态。这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公民社会,而是一种源于中国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体人民所构成的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社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社会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其建设主体仍然是全体人民,建设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全体人民。与西方的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由公有、公益、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则所组成,这里的“公”相对“私”而言,“人民”相对“市民”而言,“市民”注重的是私利,“人民”注重公利和公益,但是并不排斥私利、私益。正是有了整体性的公利和公益,才有了每个人的私利、私益。
人民社会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和谐社会。人民社会将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社会。在中国的人民社会中,即使是民主、人权、法治、自由的思想,也是中国特色而不是美国特色;中国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但它本身不是西方文化,中国思想也不是西方思想。人民社会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创新于当代。
人民社会的首要任务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民本思想”的进步,是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因素。中国的民生改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变化。21世纪头十年,民生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十二五”规划可以称为一个典型的民生发展规划。
人民社会的治理方式是走群众路线。从治理的层面看,人民社会要创新社会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与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人民社会中的政府与群众是一体化的,而不是对立的。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不是相互冲突的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人民社会是一个有效规避风险、更加安全安定的社会。过去几年,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基本医疗保险,正在普及基本养老保险,这种风险分散机制增强了中国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人民社会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国情。人民社会的理念不是“舶来品”,而是源于中华民族的创新;人民社会的理念不是照搬外国的“公民社会”,而是中国的“全体人民社会”;人民社会是根据中国实际,继承而创新,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构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它们的社会基础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中国的人民社会不同于西方的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13亿人民共建、共享的人民社会,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社会基础,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