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肖贵清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既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化,也是对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来说,党员干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少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无论是基于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还是领导干部所处的关键位置,都决定了党员干部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三严三实”言简意赅,将党员干部修身、为政、做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确立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一、“三严”是党员干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根本原则

严以修身,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笃实共产主义信仰,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内化,从根本上提升道德境界和价值追求。社会共识总是以党员干部的信仰和真理力量为内核的,党员干部的信仰和理论自信具有引领作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党员干部的信仰和理论自信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内力,而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也往往根源于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离和误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困惑和迷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踏上了新的征程,党员干部身处急速变动的社会潮流之中,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多元的利益格局,如果是非对错变得模糊不清,立场原则不再坚定,也就没有了容易判断的标准和尺度。如果没有“严以修身”的警醒,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指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容易迷失于享乐诱惑,淡薄宗旨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学习是修身固本之道,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共产党员的精神本质,真正将个人的价值追求和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

严以用权,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内化。党员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筑牢社会主义权力观。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不是封建王朝的更替,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打江山、坐江山”的利益逻辑。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分治,后者党派的轮流竞争不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是“政党分肥”式的利益博弈。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党的执政地位是基于人民的信任与托付。党员干部无论是通过选举产生还是组织任命,其手中的权力不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更不是上级的奖赏,而是来自于人民的赋予,只能是维护公民自由、平等的工具。另一方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具体到党员干部自身,就是要按照规则、制度办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社会主义法治,就是要依法确定公共权力的界限,保护人民自由、平等,法律不是管理者行权的工具,而是限制公共权力的“笼子”。限制公权力的“笼子”必须在阳光下接受人民的监督,透明运行才能够确保人民主权的实现。再一方面,维护正义和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权为民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完善之时,渗透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特权现象容易滋生蔓延。“鱼要腐烂头先臭”,特权的存在,是对党员干部用权为民观念的腐蚀,是造成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隐患。

严以律己,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内化于心,坦荡做人,为政清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躬身自省、身体力行,良好的文化涵养则是为人自省的前提。对于掌握实权的管理者而言,习总书记重提慎独慎微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当年孙嘉淦写给乾隆皇帝的劝谏书值得重温,在篇名为《三习一弊疏》的文章中,孙嘉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远见的。他说,人处于高位的时候,“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封建社会的管理者尚能预见到权力对人的腐蚀,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有能力防止陷入这样的困境。“今欲预除三习,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外在的种种要求能够真正被内化,才会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如果疏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会突破规矩尺度,破坏公序良俗,无视党纪国法。

二、“三实”是党员干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

谋事要实,党员干部在谋划发展大业的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坚持事业和工作中的实践哲学;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不会只按照领导的意图、上级的要求做事,而是从实践出发,尊重现实为人民谋幸福。在社会治理层面,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标,注重机会公平、程序公平和规则公平。良好的制度执行、完整的程序规则遵循是党员干部涵养价值观的关键,严谨的程序规则和可靠的制度,是塑造规范意识的基础。从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党员干部要自觉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悬挂在河南内乡县衙大门的对联以朴素的方式道出了封建社会官民关系的本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封建官吏能认识到的,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做得更好,应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创业要实,党员干部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实绩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政绩可能是一时的、领导眼中的成绩,实绩才是党员干部事业的最终考核。“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求党员干部尊重实际,不能一厢情愿,好高骛远。任何政策的条件研判和最后出台都需要从具体问题入手,不能按照官员自己的估算或者少数人的意愿选择,尤其不能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浪费资源。经得起人民的检验,要求党员干部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尤其在涉及民生的具体问题上,不能抱有试错的心态搞“创新”。改革开放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探索难免交学费、有代价,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越来越多地牵涉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谋事决策切忌试错,用人民群众的利益交学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是要求党员干部在追求创新、创业的时候有远见,有坚守,不能固守于既有的利益格局,要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在当下需要有非常的勇气和能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深化改革添动力。

做人要实,党员干部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公道正派。忠诚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品格。做人忠诚老实是操守,更是智慧。对党对组织的忠诚,在于将内化的理想信念付诸现实,在行动上不打折扣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人民、对同志的忠诚,在于将自己的有限人生奉献于无限的伟大事业,实现人的价值。做人忠诚,就是不与民争利,降低自己的姿态,才能真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高处。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党员干部才不至于对上一套,对下一套,纠结于个人私利,甚至成为虚伪的作秀者。更为重要的是,老实做人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不做乡愿。“乡愿,德之贼也。”子贡曾经就如何为人处世求教孔子,有的人“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真正有修养的人,要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乡愿在是非面前态度暧昧,以求在争议面前左右逢源,这种庸俗哲学应该为党员干部所不齿。党员干部老实做人,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实践者、倡导者、维护者。

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严三实”教育统一于党的作风建设,共同成为加强党性修养、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新清华》2015-7-3

2015年07月07日 14:16:3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