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减负”并非一味降低课业要求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9-8 李晨阳
9月正是开学季。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也随之再次引发关注。对此,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日前表示,一味降低课业要求和减少学时不仅不会减轻学生负担,也未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严重的是,科学课程的大大削弱非常不利于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看甚至可能削弱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曾指出,中国教育的传统优势在于大规模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中国学生在数学、阅读等方面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学生中的杰出创新人才非常稀缺。
在朱邦芬看来,这种现象与我国教育中的“大一统”思想和“一刀切”模式有关。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教育“一刀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统一标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基本的教育培训,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这种趋同式教育既造成部分学生负担较重,又不利于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
朱邦芬认为,真正实现“减负”,应立足于中国教育的特点,扬长避短,而非“自废武功”。最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他建议,在高中授课阶段,不要刻意削减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不提倡文理分家,但应使课程具有不同层次和深度,以适应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建议其在中学阶段提前选修大学课程。此外,高考科目数也不是越少越好,适当多考几门反而能减少学生偶然失误的概率,从而全面衡量一个学生。
朱邦芬指出,中国学生“减负”难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方面,高考作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主渠道,目前仍不可替代;另一方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实践证明,只要高考依然决定个人命运,单纯的课程改革就无法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以教育部的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为例,物理新课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基本模块,其中选修模块又分为3个系列。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发展潜力及今后的职业需求”进行选修。乍一看,新课标减少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总量,同时似乎也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但事实上,学生对选修模块的选择仍要服从高考“指挥棒”,也就是各省市教育部门的高考方案。
朱邦芬等人曾对新课标实施后的大学新生物理学水平作过调查。结果,大学教师普遍反映,本科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物理知识基础明显下降。他说:“新课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物理知识体系的碎片化。未来一名合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很可能是物理学上的‘科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