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的设立是为了助力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并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工程教育学通过前期的不断积累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但距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成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学学科需要在不断优化的制度机构支持下,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知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本文在讨论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原则和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逐个阶段分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路径。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原则
学科是由专门的知识体系(内在建制)及相应的制度机构(外在建制)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在知识体系方面,学科是知识生产、传播、应用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具备较为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学科知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追求真理”和“追求应用”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在制度机构方面,学科需要有支持知识体系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组织机构。学科建设的原则必须从学科的价值、性质及其特征等方面提出。
1.服务国家需求原则
学科的出现必须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学科的设立、建设和发展首先是源于国家和社会当前和未来对学科的需求,而不是仅为了学科而建学科。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服务国家需求原则,即要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学科建设的指导。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上,要通过开展注重中国实践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凝练成能够指导中国工程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在学科人才培养上,要培养复合型工程教育(学)研究和实践人才,满足学科建设和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服务社会上,要开展凸显实践价值的社会服务,以彰显学科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2.应用导向性原则
从学科性质分析,工程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围绕这一性质,学科建设必须遵循应用导向性原则,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在“应用”这一学科职能定位上,工程教育学要追求学科的应用性和知识的实用性。要致力于解决中国工程教育(学)面临的实际问题,要为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要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和工程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要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源投入和支持。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上,要尤其注重“应用性”研究。研究源于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各种类型的从微观到宏观的实际问题,在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途径、技术方案和对策建议中彰显工程教育学的应用性。在知识体系构建上,要开展从实践中来、服务实践的理论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产生概念、论点和知识结论,在实践检验中形成理论,围绕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和提高中国工程教育质量,形成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核心知识,形成具有“应用性”价值,能够指导工程教育实践的学科理论体系,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学科交叉原则
多学科交叉是工程教育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工程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可以示意性地表达为:工程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工程教育实践+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原理。因此,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不能简单地采取以往单纯学科的建设思路和路径,而必须认真分析和掌握相关交叉各学科的性质和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学科建设思路和路径。第一,构建突破学科壁垒的组织结构,使其具有广泛吸引各类不同学科人才的机制和对外开放的合作竞争机制,能够协调好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开展有组织的跨学科合作,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第二,建设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形成具有学科背景交叉性、知识结构互补性、年龄结构合理性、学缘结构多元性、工作经历多样性的相互密切配合的胜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团队。第三,开展复杂工程教育(学)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必然涉及相关多个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实质性地促进这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及新知识的产生。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思路
学科建设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传统的学科建设一般按照“由内而外”的思路,即先有完善的内在建制——在内部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知识规范、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等,在得到学科内外同行认可的情况下,而后才能发展外在建制——成立学系院等组织机构,继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学科建设工作。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数字+智能”时代,必须根据新学科类别及属性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提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建设思路。
工程教育学学科必须按照“内外共进”的思路建设学科。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工程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发挥工程教育学的作用。因此,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不能等到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完善后再开始学科外在建制,而必须在学科知识理论体系还不完善的当下及时成立学系院或研究所等专门独立的社会组织,在培养学科人才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充实和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达到“内外共进”建设学科的效果。
工程教育学采取“内外共进”的学科建设思路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能够及时获取校内外支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各种资源和政策,有利于提升学科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二是能够获得教师编制和正式开展学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三是能够全方位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做到科学研究、知识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四是能够尽快履行工程教育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及时解决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实际问题,为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出力、建言和献策。
需要指出的是,采取“内外共进”的学科建设思路要避免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由于获得学科建制和学科正名,不存在学科生存压力,而可能产生在学科建设上的惰性,失去学科设立前生存竞争的动力。二是专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政策研究和决策支持,而弱化或忽视了对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研究及对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路径
沿着“内外共进”的思路,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借鉴经验、扎根中国、形成特色和走向世界。
1.第一阶段:借鉴经验
在学科建设伊始,学习和引进美欧发达国家工程教育学较为成熟的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成果和经验,包括工程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工程教育学系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于提高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效率、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成果和经验应该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展学习、合作和交流。学习既包括学习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包括学习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派出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现场和线下交流、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进行。合作既包括合作开展工程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工程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包括合作培养工程教育学教师和高层次工程教育实践人才,通过中外合作科研项目和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进行。交流既包括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也包括有目的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就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开展交流,主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然而,这种学习和引进对于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有一定基础的中国高校而言不能是简单地照搬和套用,而应该结合中国工程教育的具体实际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一方面,要追踪溯源、强化批判性思维,在分析和研究发达国家学科建设成果和经验产生的背景和前提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分析思考这些成果和经验在中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而不唯西方的工程教育概念、理论、方法及标准等是从。另一方面,要从建设中国自主的工程教育学学科的高度,从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实际需要的角度,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果和经验。
2.第二阶段:扎根中国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工程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研究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中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也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扎根中国,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明确学科建设方向。扎根中国建设工程教育学学科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要专注中国工程教育实践和具体实际,走出发达国家在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上的既定框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方面的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建设高校应该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激励更多教师和学者系统性地、实质性地参与学科建设。
第二,要加强工程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立体化开展工程教育研究。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研究要立足中国实践,以解决中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开展立体化研究。微观:高校教师在工程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中观:高校层面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中面临的政策、制度、措施等问题;宏观:国家层面在推动全国性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行动计划、政策措施、制度机制等问题。
第三,要重视研究与实践循环,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推进。将研究与实践紧密关联为一体,不仅能够对中国工程教育实践的一类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相关完整的理论,而且能够持续推进中国工程教育实践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做到:基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基于研究成果的实践,在扎扎实实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相关领域完整理论体系。
第四,要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学科建设和服务面向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只有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才能给予工程教育学硕士博士点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才能够培养适合本学科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后继人才,才能为服务面向区域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实践人才,才能形成工程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第五,要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中国工程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面向中国工程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工程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将它们转化和提升为本土的工程教育学概念、内涵乃至工程教育学理论框架。在这方面,必须注重将那些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发现的规律、经过不断重复验证确认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和通过长期不断实践得到广泛认可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等纳入工程教育学理论框架中,作为中国工程教育学知识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第六,通过建设工程教育学学科的多院校合作以及中国工程教育界同行的配合,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果与自主创新的本土成果相结合,逐渐形成属于中国的工程教育学的知识理论体系,为构建中国工程教育学话语体系奠定基础。应发挥如全国高校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联盟等全国性学术学会和社团的作用,发挥其组织和引导优势,一方面,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具有基本条件的高校设立工程教育学学科,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全国性的院校间学术交流和合作,同时吸引社会其他组织及其学者参与到学科建设中来,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3.第三阶段:形成特色
要在国际上形成中国工程教育学话语体系,不仅要扎根中国,而且要形成特色。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从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注重自主创新,超越西方,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凸显中国智慧的特色,为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奠定基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学学科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制度优势。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得益于高效的国家体制,这种国家体制在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持续得到优化,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一系列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取得了令美欧发达国家羡慕的显著成果。同理,作为进入国家学科目录的工程教育学学科也将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其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学学科提供根本保证。
二是体量占优。体量占优的优势和特色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缩短形成经验和理论的时间。由于参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高校众多,因此不需要像其他国家那样,要历时更长时间、等到足够多的“样本”才能够将成功的做法作为经验、将经过反复检验的研究成果上升为理论。二是较快形成某一方面的理论体系。由于中国工程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全面,就某方面工程教育问题的解决上,在众多高校的参与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分别就各种类型和层次工程教育的同一问题产生理论,进而形成针对这一方面问题的理论体系。因此,体量占优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学学科提供先决条件。
三是问题独具。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有着与美欧国家不同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因此也将面临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虽然在建设初期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但终究还是需要按照上述学科建设原则要求和学科建设思路,针对问题的本质和独特性展开,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四是多方协同。多方协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作用下,为了更广泛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各界更大范围对工程人才的需求,而推行的在校企合作基础上难度更大、更具前沿性的育人模式。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为工程教育实践和研究提出新的挑战,而且也将影响到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优势,而且为世界工程教育贡献新的合作模式,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学学科的独特优势。
4.第四阶段:走向世界
中国工程教育学需要融入世界工程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世界工程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工程教育学的贡献。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在走向世界之前还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整体提高,即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成果的同时,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中国工程教育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水平;二是加强重点,即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水平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成果的分析比较,一方面,理出具有普遍价值、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的成果,另一方面,找出优于发达国家水平并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普遍认可的成果,以这两方面成果为重点,继续完善和强化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成果。中国工程教育学走向世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在学科建设上,不仅要立足中国,而且要面向世界,在解决中国工程教育学问题的同时解决世界工程教育学普遍面临的问题,使得中国工程教育学成为世界工程教育学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走向世界之门。
第二,在科学研究上,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将立足于本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学术舞台,使其获得世界工程教育界的认可,成为能够为世界工程教育界学习借鉴的“中国智慧”。
第三,在人才培养上,为相关国家,主要是为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国培养研究型工程教育教师和专业化工科教师,输出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高需求国工程教育研究水平和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在社会服务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提供工程教育方面的专业咨询、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为这些国家培养多元化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输出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
第五,在国际合作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的合作,逐渐与各国工程教育学界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工程教育学共同体,使中国工程教育学立足于世界工程教育学之林。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需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和中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实际需要开展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凸显中国智慧的特色,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形成中国工程教育学话语体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作出不可或缺的中国贡献。
(作者林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教授,全国高校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