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科技人才的使命。工程实训中心是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日前,围绕工程教育相关问题,光明网对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进行了专访。
光明网:工程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现阶段还面临哪些挑战?
李双寿:1980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工业学校应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原来培养工程师转变成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突出了扎实基础、专业内容少而精的思想。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结构、规模等新的发展和变化,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高等教育开始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其中工程教育改革始终是最活跃、成果也最显著的部分。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促进创新教育、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和课程整合、加强实践训练环节等方面取得了成效。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016年,中国科协代表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推进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抓紧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工程训练主要指在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的工程实践,以鲜明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成为高等工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训练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接轨国际工程教育体系,一定程度缓解了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适应了未来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要。工程训练中心作为综合性工程实践与创新教学新模式载体,形成了融工程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定位。工程训练中心已不仅服务于课程教学,也为学生实现创意、走向工程架起了桥梁。
面向新时代、新业态、新工科,工程训练存在以下挑战。一是教学理念与目标:从新时代教育方针角度,如何从“传授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技能”为主,强化立德树人,转变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二是教学内容与模式:从科教兴国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角度,如何突破传统制造方法和技能训练,适应新业态发展,体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技术?三是教学平台与环境:从适应新发展理念角度,如何跨院系跨学科协作,通过信息化赋能,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光明网:面对上述挑战,在建设工程实训中心过程中,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探索出了哪些有效经验?
李双寿: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从以下方面进行系统性转型。
一是教学理念转型。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将塑造创造性劳动价值观贯穿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制造强国”学术志趣。通过中华非遗进校园,全国劳模进课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全方位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以劳动教育促进学风教风建设;强化动手实践环节,培养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同时,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
二是教学体系转型。传承创新,重构工程训练课程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从传统制造工艺为主,扩充为涵盖广义制造过程、反映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系统。紧密结合产业变革及智能制造新业态,开发增材制造、精密铸造、机器人、增强现实、精密测量等主题实践单元,以及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系统实践单元。
三是教学模式转型。项目导引,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系统思维、技术创新思维、设计思维等工程思维培养模块,多维度拓展实践教学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产品为导引,开发50余个挑战性、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无线充电器、智能小车、涡喷发动机、吉他等;打造赛课结合教学模式,组建学生兴趣团队,教学团队提供从知识传授、项目探究到竞赛辅导全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作风,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四是教学平台转型。产教融合,深化课程育人与平台共建。以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为主旨,与华为、北京精雕、戴尔、海克斯康、麦肯锡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展实验室与课程共建,为学生洞见产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从平台共建与课程共建两个维度,形成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SMT智能产线、碳立方实验室、华为创新训练营等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平台及项目。
五是教学组织转型。协作开放,探索协同育人机制与教学资源共享。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证书项目”,联合17个院系40余名教师共建教学团队,探索跨院系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模块开发,“学堂在线”上线“机械制造实习”慕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在疫情防控下保证了实践课程同质等效。推进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效能,建设基础工业云服务平台,实现课程、网络、软硬件等教学资源共享。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切实推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升华,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挖掘内涵、拓展外延,打造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探索融传授知识与文化、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工程训练模式,适应新经济对未来人才的能力需求。转变发展理念,成为“工程能力训练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工程文化教育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科研转化服务平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