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讲他们的艺术人生
阎维文、斯琴高娃、陈亮声、李铎、冯双白、印青做客清华时代论坛
清华新闻网10月29日电(学生通讯员 肖斐桧)10月26日晚,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学生会时代论坛十周年系列主题讲座之“艺术十年”专场在经管学院伟伦报告厅举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陈亮声,著名书法家李铎,著名舞蹈理论家、评论家冯双白以及著名作曲家印青做客论坛,为与会师生讲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引起了现场观众关于艺术与人生的思考。
图为“艺术十年”六位嘉宾(从左到右依次为李铎、阎维文、印青、陈亮声、斯琴高娃、冯双白)。 丁嘉伟 摄
虽然嘉宾们经过几十年的锤炼陶冶,经过一次次的艺术创作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家,可是在说起自己走上艺术之路的故事时,竟充满了意外和巧合。以舞蹈为艺术志业的冯双白,最初竟是一名体校的学生,因一次耍弄红缨枪的经历被舞蹈老师看中;而今年83岁高龄的李铎在最初上私塾学写毛笔字常常投机取巧,后来被私塾先生打痛了手板才意识到写毛笔字是耍不了滑头的,必须认认真真、一撇一捺。尽管诸位老师艺术的生涯开始是如此的意外甚至轻率,但是他们在踏上艺术之路的几十年里对于艺术是愈钻研,愈执着,愈执着,愈钻研。他们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与热爱,斯琴高娃老师的这句话可谓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我不后悔,就这样交付我的一生吧。”
在此之后,各位老师还分享了关于自己所理解的艺术本质的睿智洞察与深刻总结。在西方音乐方面颇有造诣的陈亮声从音乐发源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关于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本身是自然而然的,不必执着于“中国艺术”这一说法,而应专注于如何把艺术释放出来。而身为作曲家的印青则特别强调了音乐创作的时代性,表达了音乐创作应考虑人们精神需求的观点。尤其是讲到为建国六十周年创作《走向复兴》时,放弃最初迎合时代潮流的重金属摇滚版本的原因,印青说:“走向复兴,难道是建国六十周年才有人想起来的事情吗?不是!这是从孙中山开始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这首歌应该有历史感,让人感受到一代代人为了民族复兴所做的付出,应该是坚定的、自信的、有传承感的,让全世界华人听到以后找到力量……所以艺术是就是技巧加灵魂,技巧为艺术服务,艺术为灵魂服务。”冯双白则紧承印青的观点,补充表达了“艺术之路就是朝圣之路,艺术和人的终极思考相关”的看法。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艺术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和个人体验。然而无论艺术之于每个人有怎样的独特感受,艺术教化百姓、和善社会的属性也一直从未丧失。对此,有着传统教育基础的书法大家李铎特别指出“(艺术)教育人们如何在社会上维持美好”。个人的艺术体验与社会的教化功能构成艺术的存在的两块基石。
在论坛的最后,阎维文现场即兴演唱了家喻户晓的《一二三四歌》,台下的听众受着歌曲的感召自发的与阎维文老师一起喊出了“一、二、三、四”的口号,喊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此刻,艺术已不在是一门外在的技巧,它激发了每一个人内在的灵魂。
附:嘉宾简介
李铎,著名书法大家,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陈亮声,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国际上颇负盛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由于他对日内瓦大学合唱团的发展和瑞士室内乐的发展作出显著的贡献,瑞士专门为他设立“大学乐师”一职,为瑞士绝无仅有。
斯琴高娃,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多次荣获金鸡奖、百花奖、金像奖等影后头衔。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成吉思汗》、《大宅门》、《康熙王朝》、《绝对权力》、《国家公诉》、《娘》、《武则天秘史》等。
印青,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代表作有《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天路》、《西部放歌》等。
冯双白,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创作《花木兰》、《水浒》等舞蹈剧作品。
阎维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中国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一名,中国“金唱片”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代表作品有《母亲》、《小白杨》、《想家的时候》、《九九艳阳天》等。
供稿:校学生会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