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1月21日电 11月5日,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发声器”国际艺术与设计系列工作坊开幕,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一场充满思想碰撞和交叉创新的活动拉开帷幕。

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马赛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是学院重要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大会以“万物互依”为主题,通过工作坊教学,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局部与整体、个体与社会、已知与未来”等问题,通过“发问”撬动思辨,构建设计、教育、社会相互依存发展的生态。
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表示,美院师生要做“眼高手高”的时代新人,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有思考更要有行动,要用作品说话。相较于去年,此次工作坊从单一的工作坊模式变成了研究生课程,希望通过这样的转变,让全校学生都能广泛参与。

“被制造的环境”工作坊导师李天元、魏二强为学员们授课

“方舟计划”工作坊导师涂山讲授课程导论

“共同的栖居”工作坊导师刘新与学员们交流探讨

“数字人工厂”工作坊导师米海鹏讲授课程

“地外之家”工作坊导师师丹青授课实况
本次工作坊聚焦人类未来的环境与生存问题。美院绘画系、雕塑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教师联合社会学、海洋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校外专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导师组。在人造环境、海洋环境、城市环境、数字环境和太空环境五大方向上,跨专业的研究生团队将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协同创新。工作坊成果将于11月25日在美术学院集中亮相。
“跨界”工作坊是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是对艺术与设计教育的践行,也是对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创作方法以及思想交流的深度融合实践。在为期20天的工作坊培训与创作中,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与不同文化环境的师生们共聚一堂,在深度而广泛的意见交流中、在创意与实现的不断优化中打磨作品,对“万物互依”主题的理解也将不断深入。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段颖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