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纪难题。相比于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传统能源,核能因其高度浓缩性和废物少量性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然而,使用核能所产生的废物虽然量少,却有着很高的放射性,为了从中提取出宝贵的铀、钚资源,减少废物量,我们不得不对核电站生成的乏燃料进行后处理。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核研院位于北京西北郊,整个园区依山而坐,松柏长青,静谧隐蔽。核化学化工实验室建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研发我国核武器用钚提取技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的核燃料循环技术,包括高放废液的分离处理、高温堆核燃料后处理等。
短短一上午,实验室老师带我参观了放化实验室的热室、放化工艺实验室、液闪测量室、水法工艺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有机合成室等实验场所,并向我展示了通风柜、离心萃取机、手脚沾污检测仪、混合澄清槽、脉冲萃取柱、萃取剂合成装置以及老式机械手、手摇计算器等实验设备和仪器。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时间的侵蚀,房间内照明亮度普遍不够,许多设备表面落了一层尘埃。但老师们却用实验室的历史提醒我,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是一段众多人为之付出努力的漫长历史。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曾帮助中国援建核燃料后处理厂,提供的是技术相对落后的沉淀法,但在工程关键时期前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国家核工业相关部门难以将其实施。与此同时,清华工程物理系师生选择了当时最先进的磷酸三丁酯溶剂萃取法为主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64年,中央拨专款在清华“200号”工地建造热化学实验室以进行萃取法的可行性验证,并于1966年完成了全流程热验证实验。基于这些成果,我国决定放弃沉淀法,采用自主研发的萃取法建设核燃料后处理厂,并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末,实验室开始关注高放废物处理问题,开发了用三烷基氧膦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锕系元素的中国TRPO流程,并持续开展了几十年的深入研究,正在积极推广其工业应用……
风举千阳,叶落成蹊。沉淀了无数科研攻关记忆的“200号”是如此宁静,那暖黄色的光和一座座孤独的楼所交织而成的美又是如此无言,只留下绿叶灰墙诉说历史。当我离开核研院的那一瞬间,一丝感动涌上心头——泛黄的记忆之中埋藏着艰难与勇敢的故事,是前辈们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我们不应当忘了,这个远离清华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