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解决贫富差距须抑制资本
来源:环球时报 2014-03-07
英国慈善组织乐施会在近期名为《为少数人打工》的最新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85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底层35亿人财产相加的总合,即掌握着全球将近一半的财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回到“资本”这个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来寻找答案。
当资本成为社会的主导时,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产品也极为丰富,与此同时逐利也变为世界通行的规则。我国屡禁不止的各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与其说是法律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倒不如说是资本逐利性的驱动更准确。
在这种逻辑下,资本在劳资关系中同样占统治和主导地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进一步加剧,利润在资本的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天平显然更加倾向于前者。以我国为例,劳动收入占比从1996年的53.4%一路降至2012年的45.59%,且这种下降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资本所有者凭借自己的残酷手段在资本原始积累中获得第一桶金,然后以主宰者的面目出现。在资本占有规律的作用下,钱能生钱,越有钱就越能赚钱,其必然结果就是财富和收入占有的两极分化。2013年瑞信的报告显示,全球0.6%的富人(约2900万人)拥有的资产占全球总资产的比例为39.3%,达到87.4万亿美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中,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
由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导致凯恩斯所言的“有效需求不足”日益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穷人虽然有消费意愿却没有消费能力,富人有消费能力但是没有消费意愿,消费品的需求将因此下降,即使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由于消费需求的不足,往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无法销售出去。消费品需求的下降通过产业间链条的传导关系,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日益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无论是传统的钢铁、水泥等行业,还是新兴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行业均有所体现。同时一些居民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世界,结果便是造成更多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必须对这种逻辑做出反思。具体而言,宏观层面可以通过国家控制部分资本来与私人资本分割社会总利润,国有资本所得和税收一样作为国家可直接调配的资源,用于公共品供给等民生支出。在微观层面,可以通过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将资本所得合理地控制在一个适当水平,通过开征遗产税、不动产税等手段,限制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同时通过提高小时工资、最低收入保障等措施提高劳动者收入,通过“一限一提”以改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既要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本逻辑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又要抑制和纠正这种逻辑运行下的危害和偏差,这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
注:作者是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