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6日电 9月29日晚,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举办“师说”系列微报告第四讲,邀请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陈海昕教授作“鲲鹏扶摇——中国军民用航空装备的进步”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线下在东阶梯教室举办,同步在荷塘雨课堂平台进行直播,超过4100位师生参加。
陈海昕作报告
陈海昕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空装备能力逐步提升、体系逐步完善、后劲开始显现。陈海昕介绍了以歼-20、运-20、直-8L等为代表的中国军用航空装备的性能概况与技术水平,强调一系列军用航空装备的发展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陈海昕还梳理了中国研制大飞机的艰苦创业史,指出在经历了研制运-10等型号的艰难探索后,我国在研制C919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符合适航标准的本土供应商,逐步形成自己的民航工业产业链。此外,陈海昕还介绍了中国无人航空装备在军事领域和灾区应急通信中继服务保障等民用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陈海昕表示,中国航空装备的长足发展要放在国家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雄厚的大局下看待。展望未来,要进一步发挥中国航空装备牵引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当代清华学子更应在这一过程中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师说”微报告现场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豪情满怀喜迎党的二十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携手清华各院系名师大家,联合组织开展“师说”系列微报告,紧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奋进之路与辉煌成就,立足专业视角,师生共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本次活动为系列微报告第四讲,系列报告将陆续推出。
供稿:研工部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