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七期举行 彼得·沃森与译者胡翠娥共话思想史
清华新闻网5月11日电(学生通讯员 张希琛) 5月9日晚,第七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书店举行。本期沙龙首次以全英文形式举办,邀请到了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与南开大学胡翠娥教授,以作者与译者的身份对谈《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一书。
彼得·沃森演讲
彼得·沃森以“思想如何能够塑造历史”为主题展开演讲。他谈到三个问题:一是思想是如何吸引他的,二是什么是思想史,三是思想史与政治史有何关联。在沃森眼中,思想史绝非是抽象或干瘪枯燥的,正因为思想能够摆脱常规历史日期的限定,对于思想史的关注也鼓励着人们去以新的方式思考历史。
沃森认为,灵魂、实验和欧洲是构成历史的三大思想。在他看来,由于人对不朽灵魂的渴望是自然的,因而其在历史长河中以某种形式持续存在,并推动宗教的产生及延续;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更使得掌握了这一能力的人不再盲从于权威;东方自身的“暂时混乱”、西方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兴起使西方在多个领域的发明对世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在沃森看来,中国已经轰轰烈烈地步入了现代世界,在可再生能源、某些医疗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沃森认为简短精炼的书籍在中国更受欢迎,但是想要在任何领域具有创造性,除了精通细节之外别无选择。沃森表示,《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不是思想史的简要概括,它旨在通过一定水平的知识帮助读者在他们选择的领域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胡翠娥教授从本书的翻译者以及最早一批读者的角度对书中深邃且极具启发性的思考给予了赞扬。她表示,本书从牛顿之理性科研与其对炼金术的痴迷这一看似矛盾的历史一隅开始,记叙了从远古智人、宗教诞生、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现代科技每个阶段在人类思想史长河中的发展,进而引发读者去思考思想本身的意义及其与文明的关联。
胡翠娥与沃森对话
随后,沃森与胡翠娥进行了交流。沃森认为,诗歌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失去了精华,而且翻译无法做到完全的传递。胡翠娥同意沃森的看法,她将译者看作是文化的传递者,因而在翻译时力图接近沃森本身想传达的内容。沃森希望读者能够记住,在人类历史长河当中,除了宏大思想之外,有许多思想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大学应当成为知识、想象力及自由的守护者。
观众提问
在观众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就撰写本书过程中的困难,灵魂、实验、欧洲这三大思想的关联性,历史应当如何呈现真实,为什么以“火”和“弗洛伊德”作为思想起始点,以及如何从历史视角看待数字科技发明等问题与彼得·沃森及胡翠娥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睿 宁宁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