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中金公益基金会,组建了“益行千里”品牌项目绿色公益调研团,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的14名清华学子踏足高原,投身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放归自然等高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工程中,在高山上亲手种下了一株株“绿绒蒿”。
调研团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合影
7月26日至8月2日,“益行千里”绿色公益调研团前往中金公益基金会“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项目地。通过研学,探寻在特定生态和经济环境中,如何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期间,调研团陆续前往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德钦县白马雪山生态保护地、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地开展生态文明考察,活动包括生态学习、野外考察、高山放归等。
行程伊始,调研团前往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开展生态调研。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位于3340米的滇西北横断山脉,是世界上第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地带的高山植物园。
方晔介绍植物园
在植物展览馆,调研团认真聆听了植物园从采砂矿坑到种质资源基地的发展历史,切身领略高山植物园老园长方震东、现任园长方晔两代科研工作者扎根高山40余年、为高原珍稀植物搭建保护方舟的动人故事。在专家工作站,方强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黄双全教授团队在园内开展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相互作用研究所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
绿色金融导师在高山植物园专家工作站为调研团授课
中金公益基金会还邀请中金公司业务部门员工作为专业导师,与高山植物园、清华调研团共同开展林业碳汇和碳金融讲座,各方对推动“两山”转化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讨。
调研团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参与种植植物幼苗
野外考察期间,借助园区丰富的种质资源,方晔向清华学子讲授了高山植物的分布情况与辨识方法。在高山植物园内,清华学子参与义务种植活动,种下云杉、尼泊尔黄花木、小叶栒子等原生境植物幼苗。经管学院2020级本科生曾子青在明信片上写下了对当地社区藏族儿童最真挚的祝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调研团与植物园区域社区藏族居民合影
随后,调研团跟随方晔登上德钦县白马雪山开展生态科考。高山上气候变幻莫测,同学们克服缺氧、浓雾、冰雹等重重困难一路向上攀登,最终抵达海拔5000米的普京浪巴流石滩,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云消雾散,清华学子和导师们在5000米高山上有感而发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赞美祖国的绿水青山。
调研团在白马雪山流石滩上
工作人员介绍绿绒蒿
在流石滩上,方晔一行带着同学们辨识和观察野生绿绒蒿植株。绿绒蒿是高原特有珍稀植物,生长于中国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流石滩或冰川前沿,因此又被叫做“离天空最近的花朵”。19世纪末20世纪初,绿绒蒿成为了西方“植物猎人”盗采掠夺的热门目标。其中的黄花绿绒蒿,自1931年英国植物猎人在维西富川采集后便消失了踪迹,直到2018年才再度被发现。2021年,方震东老园长带领科考队伍在碧罗雪山采集到黄花绿绒蒿的本种标本,最终正式考证了其物种分类。
白马雪山流石滩上的绿绒蒿
在白马雪山上种下绿绒蒿
绿绒蒿不仅是高原美丽生态环境的象征,更是我国植物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强精神的真实写照。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专家指导下,清华学子于白马雪山上亲手种下由高山植物园苗圃人工繁育的一株株绿绒蒿幼苗,用于恢复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跨越险峻高原,培育绿色希望,清华经管学子在横断山区种下一株株象征着民族团结、生态和谐的“绿绒蒿”,用实干践行着当代青年的生态保护使命担当。
(清华新闻网9月8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