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由十名清华本硕博中外学生组成的新闻学院实践团队奔赴浙江省缙云县,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人文讲席教授、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赵月枝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两周的乡村调研。从乡土文化浸润、中外青年交流,到扎根田野采写农民口述史、描摹村干部自画像,同学们用脚步探寻了“从全球到村庄”的深刻内涵,用笔触记叙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乡村的蓬勃生机,更用心灵体悟了新闻学子所应践行的“知行合一”。
调研团队在仙都景区合影
立足乡村实践,开拓理论视野
一场“扎根乡土,面向全球”的学术会议为本次调研之旅拉开序幕。1月30日,调研团队在仙都独峰书院参加了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2023年新春年会暨“口述缙云”项目推进会。
赵月枝发言
身为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的赵月枝从五个方面对2022年研究院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从持续举办河阳论坛和“从全球到村庄”暑期班,到助力中国特色新闻学高级研讨班第一次走出高校落地缙云山村;从积累近十年的40万字河阳研究院学术成果集编写完成,到“口述缙云”系列七部著作火热推进,同学们赞叹乡村这片田野之广阔,也对河阳乡村研究院开拓的“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型学术模式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赵月枝为陈佳逸、王欣钰等新任研究员颁发聘书
调研团队聆听了“口述缙云”项目中壶镇锯床工业史、养鸭人口述史、南乡炭客口述史等小组的汇报,为未来的口述史采写积累经验。赵月枝为新闻学院研究生陈佳逸、王欣钰和中国传媒大学两名缙云籍研究生颁发了河阳乡村研究院研究员聘书,勉励他们继续扎根乡土,为研究院的工作贡献力量。
参加河阳乡村研究院年会合影
浸润乡土文化,中外青年同乐
2月伊始,调研团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黄帝缙云”国情教育活动。同学们与来自十余个国家的40多名浙江农林大学留学生一同学习体悟缙云的“黄红绿”三色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以黄帝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象征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而这一场中外青年同游之旅,也把跨越肤色、跨越语言的真挚友谊,播撒在了缙云的乡间小路上。
参观双溪口乡树洞会议旧址
2月1日,团队成员先后前往素有“果蔬小镇博士之乡”美誉的双溪口乡和缙云土爽面博物馆,探访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树洞会议旧址,体验土爽面精湛的制作工艺。
参加“黄帝缙云 人间仙都”中外文化交流联谊会
2月2日,团队成员先后来到缙云仙都黄帝祠宇和岩宕书房,观看黄帝祭典表演《轩辕赞》,感悟缙云打岩人的辛勤劳动历史。岩宕是过去缙云人民采条石留下的废弃采石场,近年来被加以修复改造活态利用,已经成为新型乡村文化公共空间。
参观河阳古民居
2月3日,调研团队与留学生们来到最后一站——河阳古民居,观摩四合院、大天井、马头墙,体验河阳剪纸、状元宴,感悟古朴的明清建筑和丰富的民间习俗中蕴藏着的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
记录农民历史,叙写乡建新声
五天的沉浸式缙云文化体验后,调研团队在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白洪谭和河阳乡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春才的带领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乡村调研与新闻实践。
首先是为“口述缙云”农民口述史项目添砖加瓦。缙云素有“中国麻鸭之乡”的名号,“四万鸭农闯天下”闯出了致富路,也闯出了曲折生动的人生史。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唐西希、谢欣瑶前往新建镇东岸村,采访了一位从广西回乡过年的六旬养鸭人,听他讲述自己从少到老、由南及北矢志在一线勤恳养殖的经历。陈佳逸等采访了缙云县墨颜文具用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凯,记录其作为鸭农二代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以及转型做电商的创业历程。
跟拍采访婺剧艺人朱马成
缙云也是“中国民间戏曲之乡”,婺剧作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精神食粮,至今长盛不衰。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施星言以缙云县河阳村民间婺剧艺人朱马成的戏曲人生为主题,开展纪录片拍摄,多日前往朱马成家中采访跟拍,并随行赴金华市东阳县拍摄碧林剧团演出。
采访缙云县联丰村党总支书楼干强
记录农民历史是寻根之路,而乡村振兴的未来又在何方?缙云是浙江山区二十六县之一,这片热土上正在发生的共富故事与乡建经验同样值得书写。2月4日,调研团队与缙云县委组织部、缙云县“兴村治社名师”开展座谈交流,启动了“明星书记访谈”项目,以期用口述史形式刻画缙云县优秀村支书自画像,出版一部既生动又富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座谈会后,调研团队九位硕博学生分别与缙云县13位明星村(社区)支书结对联系——他们均为浙江省级或丽水市级“兴村治社名师”,拥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在随后一周的分头采访中,同学们体验了13个村庄/社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领略了13位明星书记风格各异的治理法宝,同时也对浙江“企业家治村”“能人治村”的乡村建设模式有了更深的思考。
2月初的缙云阴雨霏霏,奔走于乡野的同学们“踏泥寻路”,离成为“裤腿上沾满泥巴”的新闻人又近了一步。两周的实践经历,同学们体悟的,是溪畔清风、山间明月,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一生沉甸甸的历史,是村书记们用初心与汗水孕育的经验;而他们更期望创造的,是以虔诚的姿态记录基层声音,用亲身实践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提供生动案例,为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为乡村研究与建设提供崭新视野与扎实素材。
(清华新闻网2月20日电)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