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豆腐哥”:在平凡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记者 高原
梁田 我校饮食服务中心豆制品加工车间负责人,中共党员。2005年8月毕业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营养教育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我校饮食服务中心工作。工作期间曾获得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后勤团工委优秀团干部、饮食服务中心团总支优秀团干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百年校庆个人三等功、2012年度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后勤技能标兵等荣誉称号。
凌晨两三点的清华园恬静安详,当大家还在熟睡的时候,梁田已经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们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帽子、手套、防水靴,全副武装。工作时,他们很少交谈,长时间的默契配合让他们只要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就能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
几个小时后,一箱箱热气腾腾的豆腐和包装好的一杯杯豆浆被码放整齐,运送到清华园的各个食堂。此时窗外渐渐泛白,清华园再次恢复到平时生机勃勃的景象,对于园子里的师生们来说,新的一天刚刚开始;对于梁田他们来说,已经完成了一天最繁重的工作。
图为豆腐哥梁田。
梁田和工友们从嘈杂的工作间走出来,清晨爽利的空气和鸟儿清脆的鸣叫让人为之一振,大家有说有笑地交换对刚才工作的看法。而梁田还不能休息,他脱下工服,换上衬衫、西服裤。除了做豆腐,他还是饮食服务中心豆制品加工车间的负责人,白天还需要处理加工订单以及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晚饭时间是他和妻子以及刚刚3岁的儿子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阖家围坐在一起,小朋友稚气可爱聪明伶俐,妻子在旁边百般逗弄,偶尔余光瞥向他,是相濡以沫走过风雨后的理解与温柔。“家,是避风的港湾。”已过而立之年的梁田,对于人生与未来、责任与担当有了新的感悟。对他来说,在清华工作的这些年是他成长最快的阶段,“做豆腐”这份工作的意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滴相融,凝脂如玉,点制舌尖上的清华味道
在清华园的各个食堂里,豆制品总是备受师生欢迎——鲜美的豆浆、滑嫩的豆腐、丰富的豆制品,营养健康,深受大家的喜爱。物美价廉的酸奶和冰淇淋柜台前也总是排着长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美味健康的食品出自谁之手,又来自校园的哪个角落。
在丁香园食堂北侧一座不起眼的灰白色平房里,正是“豆腐哥”梁田工作的地方。推开车间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豆香气,夹杂着卤水微微的酸涩,回味悠长,味蕾生津。面积不大的厂房,被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工作区块。“除了做豆腐和豆浆,我们还有‘丝干皮泡’,南豆腐、北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腐皮、豆腐泡”,梁田像说绕口令一样飞快地说起他的工作。
“平时每日加工干黄豆1200斤,生产各类豆制品1万斤”,而这些工作是在半机械化的环境下,由梁田和他的10位同事共同完成的。
“由于规模较小,我们还不能实现完全的机械化,除了前期黄豆的浸泡、清洗、过滤,剩下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特别是点豆腐。”梁田介绍说,“清华的豆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我们完全采用最传统的点浆法,我们做出来的北豆腐口感浓郁成形不散,南豆腐爽口滑嫩晶莹剔透。”梁田兴致勃勃地描述起卤水点浆的神奇之处。“点豆腐非常讲究技巧,一要手法精准,才能掌握好原浆的浓度;二要根据不同批次大豆的特点掌握卤水的添量,没有四五年经验是点不好豆腐的。”点制好的原浆还要经过10分钟的“醒脑”,让卤水与原浆充分地融合、静置,神奇的化学反应催化着大豆与卤水的“爱情”,再经过充分的压制,流动的香气最终凝固成有着汉白玉肌理似的豆腐,被送上清华师生们的餐桌。
从营养教育学本科生到清华“豆腐哥”
相较于人工参与度高的豆腐制作,豆浆生产线则显得“现代化”许多。从黄豆的清洗、分离、过滤到磨浆、加热、煮沸、灭菌、降温,从一颗颗滚圆的黄豆到可以直接饮用的豆浆,全部机械化完成。“想象一下,从车间一楼到二楼,豆浆在盘旋上升的管道中流动着、飞舞着,然后‘从天而降’,奔涌而出,这是多么壮观!当然,装杯还是需要手工完成。”梁田至今还记得初次见到豆浆生产线时的惊叹。
2005年8月,梁田从扬州大学营养教育学专业毕业。“当得知清华后勤招聘时便一心想来,既然不能来清华读书,来这里工作也好。”梁田顺利通过招聘环节,成为清华饮食服务中心豆制品加工车间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来清华的第一天下午,他便来到车间报到,第一眼就被锃光瓦亮的机器“震慑”住了。他激动地给去星级酒店工作的大学同学打电话:“你们做菜还得摘洗切烹,我们这儿都是自动化!”
然而,上完第一个夜班他就后悔了。整整一夜,他忙得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好像是在做杂工,哪儿缺人就去哪儿,边学边干。第二天上午从车间走出来时,感觉人已经虚脱了。”梁田内心动摇了。“当时觉得心里特别屈得慌,专业不对口,大学毕业就下基层,心里有落差。”后勤领导察觉梁田心理的动态后,多次找他单独谈心,鼓励他“年轻人要扎根基层去学习锻炼,有积累才能有作为。”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梁田做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认识到:哪怕是最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做出漂亮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校师生的需求,2008年5月饮食服务中心决定把豆制品加工纳入自管范围。已经在豆制品生产线上“摸爬滚打”两年的梁田临危受命,肩负起管理豆制品加工的任务。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为了保证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提高豆制品生产质量,梁田认真钻研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并逐一提出改进方案:一是与各食堂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二是制定工作守则,明确责任分工;三是以身作则,模范带头。那段时间,梁田与同事们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请来有经验的师傅反复交流,探讨如何改进产品质量。一个月后,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明显提高了。
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视察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在桃李园餐厅就餐时点了一份西芹豆干。“总理能品尝到我们做的豆制品,我感到非常自豪!”在工作中逐渐获得自信心的梁田,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豆腐的岗位虽然平凡,但能为清华后勤保障作贡献,意义和责任是重大的。我坚定当初的选择,做好现在,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在饮食服务中心,梁田一步步地成长,他对工作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樊春起表示,梁田作为营养教育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来到清华,能深入基层从最普通的员工做起,坚持长时间夜班生产,一干就是八年,勤勤恳恳,体现了现代知识型员工的素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做豆腐就像是过人生
在2011年3月百年校庆前夕,梁田在体检中被诊断出甲状腺肿瘤,医生建议他马上动手术,家人也极力劝说他不要耽误治疗。但深知百年校庆生产任务艰巨的他,毅然决定向单位隐瞒病情,坚守岗位,和同事们经过一个月通宵达旦的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校庆任务。
4月25日,百年校庆结束的第二天,梁田便立即被送到北医三院手术。大夫语气责备地问他:“不要命了吗,怎么拖到现在才来?肿瘤已经有小孩儿拳头大了。”梁田的妻子在旁边听到这里,唰地掉下眼泪。所幸的是,手术很成功。身体稍一见好,他又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上,依然和往常一样下车间,通宵做豆腐。
这场大病也让梁田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得知病情后,我的爱人承受了比我还大的压力。手术那天,她吓坏了,孩子还不到一岁,她问我万一你走了,家里怎么办?”我安慰她:“不会有事,就算走了,生活还要继续,人始终要乐观向前。”经历过人生考验的梁田,分外珍惜现在的幸福。“我感谢这份工作,它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体会到人生的无限与丰富。”
有人说,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一滴酸涩的卤水,让平凡的黄豆得到升华;豆腐无限包容的个性,增加了生命的宽度与韧性。清洗、过滤、点浆、醒脑……做豆腐,就像是过人生,清华“豆腐哥”梁田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美好。
来源:新清华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