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赵春松:有个性,不“开挂”的非典型“学霸”

实习记者 袁文焕


  赵春松,材料学院研究生三年级,主要工作是二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两年多来,他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 论文四篇,其中一篇发表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

  在朋友的眼里,赵春松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日常生活,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作为一名学材料的学生,他却修了个看上去八杆子打不着的美术学院的双学位。

  在女友的眼里,赵春松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但这份厉害不是与生俱来的,她目睹着他经历了实验瓶颈时的苦闷、等待论文投稿时的焦虑与申请学校时的压力。

  在赵春松自己眼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清华人。喜欢讲段子,喜欢打DOTA,而在科研上获得的收获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好运气”。

科研路上,有良师也有“好运气”

  “你这个成绩不太好啊,能完成本专业的任务嘛?”在美术学院的双学位面试现场,老师看着赵春松的成绩单,面露难色地问道。“想变得优秀有点困难,但完成是可以的。”赵春松搓搓手,习惯性地笑着说。

  大一这一年对赵春松来说并不容易。80多人的班级他排在第70名,当初通过物理竞赛保送进清华时,以为“自己还算挺强”,结果却遭遇了自信心的打击。于是他选择去美院“透了个气”,没有任何美术背景的他就抱着这样的想法进了美院的大门。

  后来,尽管在美院和学生工作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一点存在感,但这个位置离科研工作者还有很大距离。赵春松第一接触科研则是在系里林红老师的课题组里跟着师兄做催化剂的合成工作,这段愉快的经历加深了他对于科研工作的兴趣。之后他决定推研本系,师从伍晖老师。

  好友评价赵春松选择老师是“洞若观火”。当时伍晖老师还没有入职清华,赵春松却很有远见地联系了伍老师,跟着伍老师做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随之而来的成果也给了他一些从事科研的自信。

赵春松在做实验。

  赵春松的一项科研成果——发现氧化石墨烯可以在锂电子电池中被电化学还原成石墨烯——是在一次制备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时发现的。那次,他发现制备的电池前几次循环脱锂容量很低,后来在查找原因时发现是误拿了实验材料, 把氧化石墨烯当成了石墨烯。但他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错误,而是继续实验和观察,正是这批“有问题”的样品帮助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电极制备工艺。

  他的另一项更重要的成果是提出了一种大量制备二维金属氧化物的新方法,这篇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也是来自一次意外的启发。“一次导师给了我一把金合丝,让我分析里面硅铝合金的组分”,赵春松用稀盐酸把合金溶解,用吹风机把滴在铜箔上的溶液吹干放在电镜下观察进行元素分析,发现的结果让他吃惊:“根本没有硅元素,第一次反应就是‘我靠这是假冒伪劣产品’。”他笑着回忆起当时的实验场景,“虽然没发现硅元素,但是却发现有大量层状氧化铝的存在,这让我很兴奋。”他赶紧回去查文献寻找合理的解释,并向老师报告。伍晖老师看到后也很激动,立马让他着手做。

  伍晖老师是赵春松科研路上一个很重要的指路人,他对科研的极度投入和热情吸引着赵春松。“伍老师是那种执行力极强的人,你刚跟他说了个想法,他马上就让你回去准备来他办公。”赵春松这样评价他的导师。但是他们之间还有区别,在赵春松的生活中,除了科研,“浪”也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他的好友说:“我们都是阶段性的,打鱼的时候狠打,晒网的时候绝不打鱼。天天打鱼不出去浪,不行的。”

非典型“学霸”的个性与“仗义”

  赵春松是个典型的东北大男孩,爱说段子,笑起来最吸引人的是那口白牙。因为总是很欢乐,朋友们都愿意和他待在一块。当问到“你想别人评价你是个‘学霸’吗”,他侧着头想了下说:“比起‘学霸’,我更喜欢人家说我‘仗义’。”的确,在身边人看来,赵春松是个很仗义的人。

  赵春松爱读金庸,吸引他的是武侠世界里的那份侠义。打游戏时,他一般选择辅助位,保护队友安全撤退。在他看来,和好友们在游戏里征战的那份情怀已经超越了输赢。“人们常说酒品如人品,其实打游戏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有趣的还有赵春松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在每个食堂他都有一碗“专属面”:清芬的豌杂面、听涛的油泼面、澜园的鸡蛋面和宿舍的方便面。而在睡觉上,似乎别人的床有种更助眠的魔力,他经常去抢伙伴的床,把人家赶到自己的床上。

  除了科研,赵春松心里还有一个导演梦。他喜欢早期的冯小刚,《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是他的心头好。电影里讲述的小人物的悲欢让他感到真实生活的另一面,残酷与温情并存。“要是以后我有机会拍一部电影,我也会选择拍小人物的故事。”在他眼里他自己也算是个小人物。巧合的是在一次的未来职业测试中,他测出来最合适的是一名纪录片导演。

不是“开挂”,只是不断打败小怪兽

  谈及美院和材料学院学习的共通性,赵春松认为两项工作都需要创造性。在美院的毕设作品中,他们团队推出了一个能够真实模拟打游戏时痛感的产品。创意来自平时打游戏的体验,游戏中你只能看到血力值的升降,但身体上感受不到打击和疼痛。他们利用按摩器的原理,做出了这个产品。

赵春松与导师讨论问题。

  而在科研工作中,赵春松也常常“不走寻常路”。“他的人有个性,科研也很有个性。”朋友这样评价赵春松的科研工作。他推崇创新,做实验时并不仅仅限于根据前人的路径换个材料再做一遍,而是探索制备一些新的可能。

  “他看起来一点都不厉害,没想到实际上这么厉害。”这是别人对赵春松的评价。在他们的口中,赵春松有点像少林扫地僧,看似平常普通,却深藏功与名。每年清华研究生特奖获得者仅有十名,外界称他们为“金字塔的顶端”。当特奖名单公布时,看着大神们“开挂”般的履历,知乎和朋友圈里大多是“献上我的膝盖”、“他们念的清华和我念的不是一个清华”的评论,几分调侃,几分仰慕。

  但走进他们会发现,他们和我们有许多相同之处。赵春松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清华学生,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打打游戏,踢踢球,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把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轻描淡写地用“运气”带过,“运气”带了份神秘和不可捉摸,但实际上这份“运气”背后是每份优秀的通则:勤奋与毅力。没有谁是天生自带“开挂”技能,他们都是在不断打败一个个小怪兽中挑战和修炼自己。

  而这些小怪兽我们都遇到过,是繁重课业的压力,是实验没有进展的焦躁,是论文被拒的失望,是感觉前途迷茫的恐慌。每次博弈中都会饱受生理和精神上的折磨,会经历年少轻狂和现实的冲撞,会怀疑和否定自己,这些才是荣誉神秘面纱背后真实的模样。

  清华园说大也大,它云集了天南海北的各路高手。园子里的每个人都在里面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只不过前行的路各有不同,遇到的怪兽有大有小,所花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但只有坚持下去,才有打败怪兽可能。

清华新闻网2月6日电

编辑:常松 华山

2017年02月06日 10:44: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