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苗培壮 甘泽霖
2010年玉树地震,他是大家口中的“抗震小英雄”;四个月后,他走出大山,成为玉树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入清华园的学生。五年后,尕朋毕业,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玉树的一名基层选调生,用青春建设家乡。如今,尕朋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基层干部,他服务基层、建设祖国的赤子初心也从未改变。
从地震中走来
2010年8月,出生于牧民家庭的尕朋,接到了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清华求学的学生。而就在4个月前,玉树同样遭遇了一个历史性时刻:4月14日,先后多次地震密集袭击玉树州玉树县,其中震级最高的一次达到了里氏7.1级。
这场大地震造成了2698人遇难,更几乎夷平了玉树,“一片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作为玉树地震亲历者的尕朋回忆说。在地震中,尕朋遭遇了家园被毁和亲人离去的不幸,但是这并没有击垮他。尕朋不仅自己从废墟中爬了出来,还作为班长组织班级同学抗震自救,先后徒手救出4人,之后又积极加入到抗震救灾的志愿队伍中。他的事迹被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震后,尕朋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抗震救灾小英雄。
地震四个月后,尕朋离开玉树前往北京报到。当他坐在离乡的大巴里,看到车窗外人们正在废墟间顽强地重建自己的生活,不禁心痛而又热泪盈眶。“那时我心里就起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尕朋说。尕朋到清华报到当天,时任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校长顾秉林特地接见了他,勉励他要好好努力,将来回报社会、服务家乡。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多次和尕朋谈心,鼓励他“为老百姓服务”。清华的教育,和尕朋从地震中走来的默默心迹,从一开始便对上了号,让帮助他人成为了尕朋坚定的信念。
“高中时,我上的是藏语班,普通话水平比较差,刚上大学的时候,这给我造成了一些困难。电脑、网络、信息化教学之类的新话题,我更是闻所未闻。”地震给了尕朋伤痛,也给了他超出常人的坚韧和勇气。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真正融入到清华的学习生活中去,尕朋不放过任何机会练习普通话。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他还常常在熄灯后到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办公室继续学习几个小时。他的同学们也积极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不到一年时间,尕朋就与大学生活完全接轨。
从大学开始,如何以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就是尕朋不断思考的问题。投身公益活动,则是他的答案,也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的最鲜明的一抹底色。“大一下学期,我一口气参加了六个社团,几乎都是公益类社团。”在海淀区,有一所专门容纳玉树地震孤儿就读的学校,尕朋几乎每个周末都去这所学校讲授课程。在家乡,两次经历辍学之痛的尕朋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立了“爱星海”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还成立了“囊谦青年就业服务协会”,为来自牧区,没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孩子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在我看来,在公益活动中,我获得的永远比付出的多。在奉献中,我感到了快乐。”
2015年,尕朋从清华顺利毕业。在毕业典礼现场,当邱勇校长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尕朋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2015年8月,尕朋回到家乡青海玉树,成为扎西科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公务员,继续为他人奉献。
尕朋在办公室工作
以真诚之心参与精准扶贫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玉树县撤县设市,下设4个街道办事处。尕朋2015年毕业后来到扎西科街道办事处,这里下辖四个社区、两个行政村和一个移民安置点,常住人口有8022户、32088人,是整个玉树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情况最复杂的街道。
尕朋刚刚到街道办报到时,正是街道的精准扶贫工作起步的时候。在组织的安排下,尕朋开始负责街道的精准扶贫日常工作。
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尕朋,第一次肩负重任时也有些不适应。“最开始的时候,一下子成为了服务者和管理者,面对老百姓、单位同事,我都有难以找到自身定位,不习惯、不适应的时候。从来到扎西科街道办事处的第一天起,同事们和老百姓就已经把我当成一个能胜任工作的搭档和为大家排忧解难的干部。”他用大量时间思考、探索如何迅速地融入大家又能保持自身特点,以及如何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又能在问题面前保持客观严谨。一位社区的副书记向他传授了许多工作方法和为人道理,帮助他熟悉街道情况、积累基层经验。
在最基层的单位工作本身,也给尕朋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街道工作,总是在和老百姓面对面地打交道,不仅工作内容具体,工作方式上也要有讲究。”尕朋说。
“街道是最基层的单位,处理的大多数都是小事情,但未必简单。”尕朋说。在街道,尕朋为各种各样的群众解决过问题,“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知道找谁提出诉求和解决问题;有些思想单纯直率,容易一根筋,难以讲道理。”曾经有位村子里的老大娘到街道申请社区救济粮,但因为不符合条件没能成功申请。尕朋说:“我见她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就私下指认主任的办公室,交代她到里面多讲讲自己的困难,就可能不会空手而归。”结果大娘一进去就跟主任说“你们的干部说找你可以领东西。”尽管大娘领到救济回家了,尕朋却被主任叫去询问缘由。这一件件小事,使尕朋积累了丰富的处理街道事务、与人民相处的经验。
尕朋与村民交流
刚刚开始做精准扶贫工作时,尕朋还遇到过一些村长、社长不信任、不配合的问题。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尕朋常常需要将下辖两个村子的村长和社长们叫到一起开会,因为他初来乍到、不懂情况,而且村干部大多比他年长且经验丰富,所以面对尕朋的“指挥”经常工作不配合、开会不积极,提供的扶贫数据每天都不一样。对此,尕朋没有感到不满,或者想诉诸上级权威解决问题,而是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协调解决,增进彼此的了解。他积极与每个村干部沟通,在工作中提供帮助,逐渐获得了大家的理解,与干部们的相处也日益融洽。
“我认为与人相处和开展工作都离不开‘真诚’二字,这是我的经验。”尕朋笑言。
尕朋与村干部们整理工作资料
尕朋的真诚,更体现在他对待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上。2016年初,全国扶贫开发系统做了升级,街道专门成立了几个工作小组,由尕朋作为总协调,负责向新系统导入旧数据和添加新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低保户、五保户等数据。在夜以继日地干了两周多之后,尕朋和同事们却在即将完成数据录入工作的时候,发现一批数据在录入系统的时候出了错,如果不修改回来,将会导致一批贫困户遭受损失,街道的精准扶贫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小组此时又收到了上级通知,被要求已经不得再对数据进行大变动。
在担心被追责的压力下,工作小组在讨论后一致认为数据不能再动。而尕朋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不停地想,假如错误的数据造成了损失,应该如何补救?党和政府又该如何取信于民?尕朋越想越想不通,便在第二天以一切责任自己承担的承诺,要求小组对数据进行了更正,并最终获得了上级的认可。
慢慢地,尕朋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在工作中从被动转为主动,逐渐能够对精准识别、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建档立卡和制定帮扶计划等各环节做到独立进行,严格把关。次年,扎西科街道成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示范点,尕朋也被街道评为 “优秀工作者”。
赤子心从未改变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尕朋说他要“继续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在建设家乡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作用”。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在清华就读,还是选调回到家乡,尕朋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忱从未改变。
谈到清华经历时,他说“在母校的学习经历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我思考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清华精神激励、哺育着一代代清华人,同时,以尕朋为代表的清华人们诠释、丰富着清华精神,让其更具时代光辉。
(清华新闻网4月8日电)
供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编辑:周枢阁 陈晓艳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