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基层,助力村庄产业蜕变
2016年,广东省启动新一轮对口帮扶,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深圳研究生院(现为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先后派出三名教师驻村扶贫。
“其实在决定来苏光村之前,我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杨昊坦言道,“我原在研工办工作,过去对扶贫工作也不太了解,心里多少有些纠结。”后来,在院领导的鼓励下,杨昊对苏光村的基本情况和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了更多了解,心里更有底了一些。此外,杨昊的扶贫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2019年3月,杨昊接替任期已满的谢陈攀(2017-2019年任苏光村驻村扶贫队长),开展新一期的扶贫工作。
苏光村俯瞰景色
杨昊初到苏光村时,这里已经历经了近三年的扶贫脱困改造,村里的面貌已然有了不小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如新建的道路、桥梁、学校、水利设施等,让这个原本落后贫困的小山村“精神”了起来。通过驻村扶贫队的努力和部分校友单位企业的帮助,苏光村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2020年,村集体的年收入已达到20万人民币,相较于2016年年均3~4万的村集体收入增长了整整四倍。
开展党建工作,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推动产业发展,只是苏光村扶贫工作的一方面,杨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村民的团结和劳动,但问题就在于许多村民还对我们的工作不够了解和关心,对于村里的工作,大家还不够齐心,还没拧成一股绳。”杨昊这样阐述当时的状况。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很关键。杨昊发现,当地许多村干部都年事已高,学习、工作以及沟通的能力有限,导致村里行政效率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杨昊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他们的扶贫建设工作。同时,杨昊开始着手在村里发展新的党员,通过观察和选拔,开设扶贫助理岗位,筛选村里年轻有为的人,协助开展村里的服务工作。杨昊希望为团队注入更多年轻的血液,让苏光村的建设工作更有效率,也让整个村子洋溢着青春与活力。“通过一起开展扶贫工作,这些年轻人也受到了教育,服务意识越来越强烈。”就这样,苏光村的干部配备逐步完善,这些青年们不仅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更加深了对党员工作的理解和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交入党申请书,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杨昊代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向苏光村委会赠送抗疫物资(2020年2月)
杨昊感触颇深地说,“许多农村之所以落后,既有当地环境的问题,也有人们缺乏增加收入的能力,更不知道该怎么去干的问题。要通过教育打开他们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学习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
与基层人民搭建沟通的桥梁
来到苏光村之前,杨昊并不知道基层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虽然在来之前做了一些功课,但是等到达实地才发现,一切远比想象中的复杂许多,每个环节都要根据当地的村情民情和综合环境来进行考量。”杨昊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在于深入基层后与村民和各单位部门打交道。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环环相扣,千头万绪。
“沟通是一门学问。”杨昊在苏光村工作的这一年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他说,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比方说,村中许多年长的老群众对于我们的工作难以理解,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怀着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情怀和期望,带着知识和资源来到这里,是来帮助他们的。”
对于杨昊来说,到苏光村参与扶贫工作是一堂很重要的人生课,因为它改变了杨昊一直以来作为一名行政人员的工作思路和理念。“在苏光村工作和过去在高校不同,在高校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和沟通也比较顺畅,很多事情一两句话或者简单的线上沟通就能轻松解决。”杨昊强调:“但要做好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平时就要多下功夫,比如建立有效机制,组织成立村民小组和代表委员会,积极开展村民大会等。与村民的沟通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的举手之劳,或许就是他们的一切
“我们在村子里做的很多事情,对我自己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许多村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无比重要。”杨昊讲述道,有一位80多岁的贫困户徐焕胜身体患有残疾,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他与老伴儿陈桥妹和还在上小学的孙女徐小烩一起生活,一家仅靠靠子女的打工收入维系生计。去年冬天,陈婆婆突遇意外,摔伤了胳膊。徐焕胜身体不便,子女一时半会又赶不回来。杨昊跟助理一同送陈婆婆到县里就医,帮助陈婆婆完成大病救助的各项手续,并为徐焕胜一家报销医药费。
杨昊说他始终忘不了陈婆婆出院后他们再次去探望徐焕胜一家时的场景,徐小烩一见到杨昊就忍不住落泪,对他们说:“幸好有你们,我第一次遇到这种紧急情况,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说到这里,杨昊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在深入基层以前从没想过,有些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事情,在这些村民的眼中是那么有意义。只要帮他们卖出一样东西、帮他们解决一些最基本的就医、就学或就业问题,就能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我这才真正体会到,这样的帮扶工作是多么重要、多么光荣。”
杨昊到贫困户家宣传扶贫政策(2020年2月)
杨昊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在家乡的父母。“我们都有变老的一天。将心比心,如果我的父母在有需要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一定也会觉得无比宽慰与感动,这让我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更加敬佩和感恩。同时,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也在村民之间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杨昊看来,在扶贫工作中帮助苏光村的村民们解决各种问题,一步步增强村民们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加充实了这项工作的意义。
学会感恩,继续书写奉献的精彩篇章
“我们是幸运的,生在了改革开放后的好时候,还能在大湾区这样的好地方工作。”杨昊感慨道,“我现在才明白,平时工作中身心受点累真的没什么。对于许多贫困地区的人民来说,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和劳累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也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在苏光村的这一年,杨昊更加深刻地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务实和真情,点亮每一个人的心灵之灯。杨昊还表示,希望更多的清华人参与到基层工作中,用清华人的精神与担当为祖国的乡村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杨昊在苏光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020年9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每当说起自己的扶贫工作,杨昊都难掩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感到非常幸运,也非常感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历史进程中,为我的人生留下如此有意义的一笔。”
在苏光村开展扶贫工作期间,杨昊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写成了一首词:
《水调歌头•忆福和》
才翻上陵山,又渡浰源河,
东水合水热水,潺潺入心窝。
六百里征程,四十二村落,谁人在奔波?
昂首望苍穹,梦想映星河。
战洪灾,抗疫情,事蹉跎。
扶贫自来苦,何消与人说。
迎风奋翅展,逆流放声歌,天地多广阔。
五载情犹在,一曲忆福和!
注:“福和”为杨昊所在的福田区对口帮扶和平县工作组简称。词中“上陵”“浰源”“东水”“合水”“热水”均为地名。
(清华新闻网12月10日电)
供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