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陈攀,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担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口帮扶的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苏光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他用心贴近贫困群众,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了全村贫困人口全脱贫。2019年,谢陈攀获评深圳市“优秀帮扶个人”“和平县对口帮扶先进工作者”。
谢陈攀在扶贫工作中
“我觉得脱贫攻坚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事业,我很愿意为这件事情付出全部努力,所以我选择了驻村扶贫。”2017年初,院党委书记武晓峰找到了谢陈攀,希望他能去苏光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谢陈攀当场就答应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驻村扶贫,正好契合了谢陈攀的理想追求,因此他对有机会参与脱贫攻坚事业,一直充满感激。
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用真心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苏光村是和平县最远最偏僻的村落,群山环绕,耕地面积小,临近粤赣边界。要想精准脱贫,必须对症下药,这就要求对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谢陈攀驻村第一天,便开始了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致贫原因和脱贫途径。他详实记录每户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致贫原因、农业生产情况、主要困难等,耐心倾听贫困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谢陈攀发现,一方面,由于长期的贫困和封闭,部分贫困户失去改变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个别贫困户有“怕脱贫”思想,担心脱贫后帮扶待遇就会取消。了解基本情况后,谢陈攀决心消除个别贫困户的“等”“靠”思想。他多次深夜走访贫困户,与他们促膝长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讲解扶贫政策,并采取了向开展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奖励茶苗、鸡苗等措施,在贫困户中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念。同时,谢陈攀实地考察每一个贫困户的土地和种养情况,重新制定了种养方案。谢陈攀认为,只有用真心付出打动贫困户,才能帮助贫困户重拾改变生活的信心。
谢陈攀说,要想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需要让贫困户常常看到你。于是,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在村里走访,因为道路不好走,还摔伤多次。但也正因为注意贴近群众,他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当地方言。谢陈攀说,刚到村时,经常被村民的狗追,“当你和老百姓的狗混熟了,说明工作到位了。”
谢陈攀与苏光村村民交流
精准施策,用真情点亮希望
通过对全部贫困户的深入走访,谢陈攀针对性地制订了详细的“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设定了帮扶计划时间表,严格依照时间表推进,确保“一户一策”真正落地,真正有效。例如贫困户周美香因为有一个小孩智力残疾,不能外出劳作,扶贫工作队便帮助其在房屋后的山上开辟出养鸡场,就近养殖;贫困户徐玉伟勤劳肯干,曾有试种百香果的经验,扶贫工作队就帮助其扩大了种植规模;贫困户林文榜由于年事已高且身体多病,无法从事体力劳作,但他对养鱼兴趣较大,扶贫工作队便联系开挖鱼塘,由林文榜负责日常养殖管理。“一户一策”开展起来了,贫困户的信心也慢慢建立起来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谢陈攀认为,只有贫困户真正掌握种养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脱贫。
贫困户徐玉伟通过扩大百香果种植规模,实现增产增收
真扶贫,产业发展是关键
天有不测之风云,2018年春,由于发生霜冻灾害,百香果苗大面积冻死,颗粒无收。谢陈攀看到霜冻后的果场,不禁叹息,但这在老百姓眼里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谢陈攀认为,这是老百姓对农耕困难的坚韧抗争以及顽强生命力的展现。“一户一策”可以有效调动劳动积极性,也能增加贫困户收入,但单枪匹马,抗风险能力弱。实现真脱贫,产业发展才是关键。
苏光村成立九谷农业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谢陈攀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发展什么产业,能否适应苏光村的气候条件?对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贫困村,如何组织开展?如何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产业稳定增收?如何设计收益分成,确保贫困户利益得到保障?摆在面前的重重困难压在谢陈攀心头,但面对贫困群众企盼改变生活的目光,想起校园里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孤独无依,谢陈攀有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于是,他深入走访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发展模式,了解种养关键技术,分析市场发展前景。在谢陈攀的努力下,苏光村成立了和平县九谷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了4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引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旭旭教授团队研发的富硒农药技术,发展苏光村农业生态园,利用科技的力量防治水稻虫害,降低农药残留;申请产业基金,发展光伏发电等集体产业项目;通过多项措施帮助贫困户获取分红收益。
谢陈攀(右)代表苏光村接受张旭旭教授(左)研发的富硒农药
搭建电商平台,勤当农产品代言人
产业建立起来后,就要解决销路的问题。在谢陈攀的努力下,苏光村建立了微信商城,通过统一包装,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谢陈攀还坚持跑市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展会活动,勤当农产品代言人。通过他的努力,苏光村的农产品进驻深圳福田区农批市场,先后与北京家乡来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数位电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有效地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谢陈攀在展会推销扶贫农产品
动真格,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对于贫困户而言,除了收入问题,还有安全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当时最紧迫的就是危房改造问题,每次遇到台风或雷暴雨天气,就要下村动员迁离。从选地、画图纸,再到通水、通电,谢陈攀切实帮助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
贫困户的生活改善了,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乡村振兴也需同步推进。从走家串户、切实了解村民的需求、申报立项,到每晚的沟通动员、推动进展,再到项目预算评审、协助监督工程质量、完工验收,谢陈攀坚持按照规范严格把控,加速推进工程进度,先后投入900多万元,完成卫生站、苏光小学改造、公共服务站、桥梁、村道硬底化、自来水工程、污水处理、农田灌溉工程、候车亭、路灯、垃圾屋、公共厕所等民生工程建设23项。之前,村里每到夜晚路上就漆黑一片,路灯安装后,解决了夜晚出行的安全问题。村民邀请谢陈攀晚上沿路灯步行,感受乡村夜晚的变化。此时的他有说不出的高兴,也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苏光小学运动场改造工程
苏光村卫生站
用真情换真情
回忆起扶贫的那段日子,除了收获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以外,谢陈攀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与村民们亲人般的感情,这是一份真正有温度的力量。驻村期间,当停电停水时,总会有村民悄悄地在他宿舍门口放上一桶水。曾有一次他和村干部加班到凌晨2点,有村民送来滚滚热粥。偶尔还有村民采摘些瓜果挂在门把手上。这些都让谢陈攀十分感动。直到现在,他也时常鼓励身边的同事和同学积极投身基层工作,“对我而言,这是一笔终身的财富,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目前,谢陈攀已经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多苏光村村民还和谢陈攀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有村民来学院探望过他,这些都让他倍感温暖。谢陈攀说,艾青的一句诗承载了他扶贫岁月的记忆和感动,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清华新闻网12月14日电)
供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编辑:周枢阁 李雯婷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