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校长调研化工系
清华新闻网1月10日电(记者 周襄楠)1月6日下午,校长陈吉宁到化工系调研,与系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研讨化工系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化工系主任赵劲松就化工系整体情况和近期工作做了汇报。赵劲松首先结合新任行政领导班子履新和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表达了系务会成员重视研究、加强规划、改革进取,以学术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好系务工作的共识。赵劲松从化工系2012年国内学科评估和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化工专业国际排名的结果谈起,分析了化工系现状,探讨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举措,包括ABET工程教育认证、实验实践教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专题研讨、第二课堂等人才培养环节,改善学缘结构、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培养领军人才等师资队伍建设举措,同时结合系内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进程以及系级层面产学研平台建设,对处理与工业界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思考。
赵劲松还汇报了近期化工系的工作重点: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激发学术志趣;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认真做好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国际一流人才;积极探索与工业界的关系,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系党委书记朱兵主持了调研座谈会,并简要汇报了系领导班子围绕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的情况。
图为校长陈吉宁与化工系教师亲切交谈。记者 智 斐 摄
与化工系教师交谈研讨后,陈吉宁充分肯定了2013年6月份化工系行政换届以来,系党政领导班子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陈吉宁指出,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结合紧密是化工行业和学科的重要特点,当前的发展已进入重要的变革时期,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他说,化工系有优良的传统,有团结的队伍,有扎实的基础,领导班子要面向未来进一步精心谋划、开拓创新,推动化工系更好更快发展。一是视野要更加开阔、眼界要更加高远,形成开放创新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氛围。既要对国际学术界开放,学术研究具有前瞻性,又要对产业界开放,紧密结合产业和国家重大需求,引领中国化工产业和学科的发展。要下大力气积极延揽国际一流人才。在青年教师培养上,要有针对性地将他们送到国际学术顶尖机构去培养,或者送到产业一线去锻炼。二是要紧紧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借鉴国内外化工以及能源、材料等相关行业和学科发展的经验,对化工系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思路方案进行反复深入研讨,帮助教师明确最有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的科研方向,帮助青年教师形成清晰的学术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做到“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要加强交流、博采众长,营造更加活跃的学术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新趋势。三是要结合产学研协同机制的探索,全面启动和认真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化工系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院系,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结合人才培养和引进,把如何做好产学研结合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帮助教师延长学术产出的价值链,使得科研成果不仅体现其学术价值,同时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结合本学期陈吉宁校长到化工系反应工程实验室的调研和后续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实验室主任魏飞在座谈会前专门汇报了流化床甲醇制备芳烃、烯烃,宏量制备碳纳米管等不同类型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提出了在其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典型问题。在结合这些问题与大家一同研讨时,陈吉宁表示,清华工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过去的产学研模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产学研工作。陈吉宁指出,在清华工科发展中,既要从工程研究中凝练科学问题,做好相对基础的前沿性研究,出一流的学术文章,又要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研究并努力实现产业转化,引领行业方向。科研只有做到“顶天立地”,才能在学界和行业中都形成影响力,并为“树人”提供坚实的基础。
图为调研座谈会现场。记者 智 斐 摄
陈吉宁指出,解决产学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探索。教师在从事重大应用研究选题时,要考虑到相应的商业模式,并在研究进程之中努力做好产学研各方资源的匹配。学校层面要组建队伍形成平台,有专业人员帮助教师解决商业创新模式、资金来源渠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问题,促使产学研真正深入、有效地结合,最大程度地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校办、人事处、教务处、科研院、学科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视频新闻请点击: http://tv.tsinghua.edu.cn/folder1/news/2014/01/2014-01-172162.html
编辑:欣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