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高质量通识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举办

清华新闻网10月10日电 10月5日下午,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之高质量通识课建设专题研讨会举办。本次活动也是“清华通识说”教学分享沙龙第13期,特别邀请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写作与沟通中心副主任李轶男、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邵玥、日新书院副院长顾涛五位嘉宾,从不同维度展开,分享高质量通识课的建设经验和心得体会。副校长彭刚和线上线下近300余位教师参会。

张伟特发言

张伟特作了题为“通识课程建设的量与度”的主旨报告。他从如何理解通识教育的问题入手,认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就像道术不可实质分离。结合通识荣誉课“西方近代哲学”的建设经验,他详细分享阐释了通识课程建设应关注师生比例量、次课工作量、师生研讨量、作业训练量、助教投入量以及课程建设的擅长度、价值度、意义度、通识度、专业度、能力度、视野度、关切度。通识课程体系设计需要系统性的教育哲学,要依赖语境进行开放性探索,与专业课不断相互渗透。

何建宇发言

何建宇围绕“如何设计一份高标准的课程大纲”介绍了设计准备通识课的全过程。他表示,课程大纲既是老师的教学指南,也是学生的学习指南和知识地图。何建宇结合通识荣誉课“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大纲的构成要素和“以学中心”的通识课设计。课程大纲的设计实质上体现了课程的建设思路,应当与教学目标、课程逻辑设计,专题设计的细化、材料的挑选等紧密相连。

李轶男发言

李轶男以“课程>课堂:师生强交互的多元途径与实效”为题,从通识课为什么需要强交互,写作课典型交互实践,多场景、多层次的交互体系三方面展开,分享了“写作课”教师团队取得优良教学成效的经验。她表示,强交互基于“课程>课堂”“教者>教师”两个共识,清华“写作课”在统一规范下,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学生进行两次一对一面批,通过关键节点的多样化反馈、最大程度充分运用规定窗口、设计“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交流、提供不同视角碰撞的平台,让“通识”汇入鲜活世界。

邵玥发言

邵玥聚焦“什么是通识课中的‘有学理深度’”,结合通识荣誉课“改变世界的‘力’”,分享了打破教学思维定式的八个问题及其对策。他认为,通识课不同于专业课或科普课,需要教师走出去与广阔人群和其它专业交叉,核心是让学生“上台阶,有成长”。通识课应重在共性原理和“学理之趣”,通过找准跨界交叉的思维原点引发思考,让学生提出对自己有意义的课程作品选题,关注学生的成长“增量”,使学生能学且愿意学。此外,要发挥学生自身和教师“身教”的学理深度,激发个性化的交叉创新。

顾涛发言

顾涛以“作为人的教育,通识课程如何实现价值塑造”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参会启发。他认为,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应当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发动机”、以学科为归宿。他表示,通识课程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即培养方案的建构中,真正打破专业壁垒,助力一流专业人才培养。

会议现场

与会教师对通识课建设中的困惑和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会议最后,教务处副处长杨帆对分享嘉宾和参会老师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共同促进高质量通识课程的建设发展,助力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2年10月10日 09:00:2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