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29日电 10月27日下午,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荣誉学位(钱学森力学班)项目研讨会在南区10号楼召开,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人事处处长王宏伟,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苏芃,教务处副处长杨帆,书院代表和工科院系院长、系主任、教学办主任以及钱学森力学班工作组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曾嵘主持。
彭刚作总结讲话
认真听取与会教师的报告和讨论发言后,彭刚对钱学森力学班工作组的老师们和相关院系、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倾心奉献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推动荣誉学位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点的思路和举措。他表示,当下国家发展面临着新局势,要力争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自给自足,清华要率先担当,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既注重弘扬清华办学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优良传统,又秉承综合改革以来确定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协同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彭刚指出,在如何构建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培养模式方面,仍需不断思考和改进。在教学安排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保证学业有足够挑战度和训练量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发现、激发和坚定学生的学习志趣,在课程建设中实现“最适合的人来上最需要的课”。在培养环节中,要遵循多元化成长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志趣和秉赋的发展路径。
彭刚表示,作为清华本科荣誉学位试点单位,钱学森力学班在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已经和正在在全校更大范围内推广并发挥成效。他强调,“多样成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推行荣誉学位不是针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而是在尊重学生不同成长道路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彭刚表示,接下来要统一协同规划荣誉学位项目的推进工作,结合强基计划的实施并配合院系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步伐,落实相关政策资源以支持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投入,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确保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郑泉水致辞
郑泉水在致辞中表示,“从0到1”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他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三大关键因素。第一是时代机遇背景下产生的重大、挑战性问题;第二是天赋和激情,对某个问题或方向抱有挑战的激情和动力;第三是杰出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他指出,荣誉学位培养体系是基于重大挑战问题的开放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以汇聚重大问题、顶尖导师团队和拔尖学生社群三要素为抓手,实现学生入口、培养、出口良性循环,助力学校打造创新工程教育新范式,进一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
徐芦平作报告
行健书院教学主管、钱学森力学班运行及研究实践负责人徐芦平以行健书院为例,主要介绍了荣誉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成。荣誉学位培养体系包含18门荣誉课程(分布在数学、自然科学、工科、研究、人文、贯通等6大领域)和钱学森力学班的“进阶式研究学习系统”两大核心,通过选拔学有余力、具有突出科研创新志趣与潜力的学生进入荣誉学位培养项目,以研究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精深学习,关注创造力的提升和培养,尽可能地帮助每位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发展到最好。
白峰杉作报告
钱学森力学班培养模式及荣誉学位负责人白峰杉重点阐释了荣誉学位的培养范式。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未来以拔尖为目标的本科教育需要打破传统以课程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要聚焦高阶认知,以问题为驱动,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教师由“我要教”到“帮你学”的转变。他同时指出荣誉学位项目的规模扩大中遇到的一些瓶颈性问题,建议设立机制以更好地识别有天赋和激情的拔尖学生,更好地激励教师对本科培养的投入。
周青作报告
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钱学森力学班学生导师周青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指导本科生开展学生研究训练(SRT)、开放创新挑战研究(ORIC)及毕业论文训练的经验和感受。
航天航空学院、致理书院、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电子工程系等院系以及教育研究院、书院管理中心、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等单位代表交流了对荣誉学位建设发展规划的思考。与会人员围绕更加开放与可泛化荣誉培养体系的构建、荣誉学位体系与院系和书院培养的协同、促进导师广泛深入参与荣誉学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研讨会现场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