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讲堂”第十讲举办 张敢教授品读“疾病与瘟疫”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清华新闻网4月9日电 4月2日下午,“春风讲堂”系列讲座第十讲由美术学院教授张敢带来题为“瘟疫与西方艺术——疾病与瘟疫对西方绘画的影响”的专题报告。张敢从艺术作品中的瘟疫、由瘟疫诞生的新主题、被瘟疫中断的艺术三个层面展开,带领大家走近西方绘画中的经典作品,从艺术欣赏的视角,品读“疾病与瘟疫”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张敢教授作讲座
张敢表示,瘟疫与疾病贯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经历过灾难的人往往会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记录或表现灾难及其带给人们的思考。例如战争主题的艺术作品,有些是当时的赞助人希望通过作品来彰显自己的军功或业绩,有些是艺术家希望通过表现战争题材来控诉战争的暴行。然而在绘画中表现瘟疫和疾病的作品并不是很多。由于瘟疫给大家带来的记忆惨痛,得病的状态也丝毫没有美感可言,所以艺术家很少把生病的场景直接地表现在作品中。但是从疾病和瘟疫引发的对人生的重新思考,例如生死轮回、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瘟疫本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都在艺术中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在西方绘画中,保留有一些与瘟疫或疾病相关的作品, 偶尔会有艺术家在作品中直接表现瘟疫带给人的视觉冲击。这些作品反映了瘟疫和疾病带给人类的灾难与浩劫,以及其中凸显的人性的光辉。
张敢为大家介绍了与瘟疫和疾病相关的一些代表性的杰出作品:法国寇马安特林登博物馆的《伊森海姆祭坛画》,法国著名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尼古拉·普桑的《亚实突的瘟疫》,浪漫主义的先驱、法国著名画家安托万-让·格罗的《拿破仑视察雅法的鼠疫病人》,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几幅作品,以及毕加索的作品《科学与仁爱》。类似主题的作品在19世纪末非常流行,与这个时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表达了虽然疾病痛苦、但科技给人类带来了希望的主题。
张敢指出,瘟疫带给人类心理的冲击通过绘画的形式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艺术是对人类历史的记录,不光是审美的表现,也是人类思想、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瘟疫,西方绘画史上诞生了一些新的主题。例如黑死病之后出现了“死神的胜利”和“死神的舞蹈”的题材。张敢为大家品读了几幅以“死神的胜利”和“死神的舞蹈”为主题的作品:卢森堡的诺曼底公爵波恩的《三个活人遇见三个死人》,意大利作品”The Triumph of Death with The Dance of Death”,米夏尔·沃尔格穆特的《世界的七个时代:死神的形象》,波纳米科·迪·马提诺或波纳米科·布法尔马科的《死神的胜利》,老彼得·勃鲁盖尔的《死神的胜利》,德国艺术家汉斯·荷尔拜因的《死神的舞蹈》系列等。通过这些绘画作品,张敢认为这两个主题都在提醒我们,人无法避免死亡:前者较为积极,劝导人们既然如此,今生应努力奋斗,争取获得好的结果;后者更为悲观,强调无论生前是国王还是修士或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最终都难逃一死。这些跟死神相关的思想在14世纪非常流行,与当时医学、科技的不发达非常有关。人们面对疾病和瘟疫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大家的绝望和无奈可以理解。今天经过人类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战胜疫情有了新的希望。除了绘画作品,张敢还为大家介绍了尸体纪念碑和保护圣徒(圣塞巴斯蒂安和圣罗赫)。
张敢表示,这些作品中的悲观情绪是对当时世界的写照,代表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也通过作品讽喻社会现实,例如对教皇的嘲讽。这也提醒我们如何看待当下的世界。但是在西方绘画史上,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作品以积极乐观的现实主义态度面对人生。由瘟疫衍生的主题并不都是悲观主义,后期也有一些变化。
接下来,张敢为大家介绍了被瘟疫中断的艺术。艺术史家米拉德·迈斯曾指出,黑死病对佛罗伦萨和锡耶纳的艺术风格与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对瘟疫的恐惧让宗教绘画的赞助人放弃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发展,转而回到更传统,也是更加虔敬和注重精神性的风格。迈斯认为,黑死病使文艺复兴风格的现实和人文主义艺术发展推迟了几十年。但是,更多的美术史家,如汉克·凡奥斯(Henk Van Os)指出,许多关键的艺术家和赞助人因为瘟疫而离世,这才是导致艺术风格变化迟滞的原因。如锡耶纳画家罗伦泽蒂兄弟就死于黑死病,再加上锡耶纳的9人政府垮台,导致对艺术的赞助终结了。艺术史家朱迪斯·施泰因霍夫(Judith Steinhoff)认为,品位较低的“新赞助人”导致了当时艺术品位的下降。经历过瘟疫的意大利人变得非常关心被人铭记,这体现在礼拜堂的建造、艺术品赞助和捐赠上。而个人对身后之名的关心直接引发了人类对艺术现实主义的关注,它将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标志。另外,西班牙流感以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艾滋病都给西方艺术带来了重要影响。有一些艺术家因此丧生,为艺术史留下了莫大的遗憾。
张敢最后谈到,瘟疫带来的对人性的考验也是今天我们所要面对的。瘟疫让我们必须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人与动物);第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亲人、朋友以及素不相识的人);第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平等、博爱,还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张敢指出,回到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在这段惊心动魄的与瘟疫相关的艺术史里,可以看到人类的绝望和挣扎,看到许多优秀艺术家的英年早逝,而看到更多的是希望和力量。艺术在不断提醒我们,如何与自然、与社会、与过去相处。我们应当以更博爱、平等、宽广的胸怀,共同面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艺术的力量伴随人类继续前进,人类不灭,艺术不朽。
背景链接:
“春风讲堂”系列讲座以雨课堂形式面向全校师生直播,旨在使清华学子不仅具备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勇气,更具有古今贯通、博学中西的“全人”通识素养。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讲座通过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官方微博、抖音号、快手号、B站号、百家号、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等平台同步对外直播。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校歌里的这句歌词,每每成为清寒岁月里最温暖的声音,回响在清华人耳畔。“春风”既是“春风似剪刀”的力量,剪除病毒滋生的余孽;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化作滋润人心的甘霖;还是高挥春秋笔的气度,在历史的语境中体认当下的世界与国族。“春风讲堂”恰是源自清华人对于“春风化雨”“自强不息”的重新阐释。我们希望,知识的理性和行动的勇气,终将如春风驱散笼罩大地的阴霾;而百年的清华,期待在春和景明之日迎候学子归来。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