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案例分享】实践性课程如何进行线上教学?心理测量学课程在线教学案例
社科学院心理学系 钱静
一、课程基本情况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本课程有讲授环节和实践环节。讲授内容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及心理测量新进展三部分,实践内容包括心理量表实测、分析与解读。本课程属于本科生专业选修课,主要面向心理学专业以及心理学二学位的同学,通常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本学期选课人数为31人。
这门课的课程特点是专业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性突出。课程共3学分,48学时,授课教师1人,助教1人。学生的课外工作量较大,除了研读教材以外的文献,还需要参与心理测量的实践和综合训练。
二、课程在线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
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学,其教学方案需要依据居家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行调整,做教学设计的“加减法”。其中,“加法” 主要是针对线上教学的课堂交互进行设计,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减法”主要是针对的是教学内容的删减或拆分,把部分讲授的内容转化为预习材料和课后作业,使学习过程得到有效延展。“心理测量学”这门课的教学调整难点在于其内容庞杂、理论以及案例陈旧,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编排。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仍需增添体现前沿水平的文献材料,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分析。
此外,“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除课堂讲授以外,以往从第六周开始,会安排学生在心理学系教学实验室进行三次上机操作。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不能按期返校,无法使用教学实验室内预装的心理测评软件。根据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心理学大类在线教学情况的统计,48.8%的教学单位反馈无法开展实践课程的线上教学,其中就包括“心理测量”。在学校“如期开课”的号召下,我为实践教学环节准备了三个预案,确保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顺利完成。
三、课程应对挑战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在线教学情况
1、 如何做“加减法”,保证有效的课程交互?
在线教学改变了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途径。学习环境从教室转为了居家,学习途径也从线下转为了线上。在这种转换中,缺失最多的是人际互动(尤其是非语言互动,例如眼神交流和朋辈支持)。如果不采取在线教学设计,增加课程交互,那么线上学习体验很容易演变为一种孤独的、被动的信息传输。如何进行有效的交互设计,让学生从被动的旁听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是在线教学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经过近期在线教学实践以及与在线教师群体的教学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 “加减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碎片化”,使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加入交互式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共识。 在心理测量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进行“加减法”设计时,需要区分“浅层互动”与“深层互动”。
2、 浅层互动与深层互动如何搭配才相辅相成?
浅层互动耗时短,易实施,频率高,是保持学生注意力、建立良好在线学习环境的利器。应该在第一节课就大量运用,使学生熟悉互动的渠道,形成互动的习惯,带起网络教学的节奏,使整个课堂保持热度。浅层互动还可以高效检查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和常见错误,及时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讲解。常用的方式有雨课堂弹幕、投稿、选择题、投票题、随机点名回答问题,视频会议中的聊天窗口、投票等。
深层互动相比耗时更长,这里更长的时间主要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也给学生更长的时间用来讨论和表达。深层互动是由教师引发的,学生自己主导的思维活动。深层互动会保持学生个体头脑的热度。常用的方式有小组讨论、课后的思考题以及讨论区交流、小组作业等。深层互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更大的时间尺度,一个概念、一个理论或一个话题可以通过深层互动设计在一学期的不同章节中反复出现,逐层深入,通过增加学生的“输出”,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浅层互动与深层互动在交互的目的与方式的区别
以心理测量学为例,在第一周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是带着思考题读一篇关于“认知反转能力测试”的英文文献。在课上,我们先邀请一位同学分享了她的解读,并带动对这个思考题的讨论。由于学生们都已经读过并思考过,所以小组讨论高效而深入。随后,我又给学生推荐了两篇文献并布置更深的思考题。学生们读后就自发地在网络学堂讨论区展开了更加深入的讨论。我们发现美国版的“认知反转能力测试”在中国实测出现了严重的天花板效应,影响了测试的效度。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依照认知反转的理论自己编写中国版的“认知反转测试题”。在四周后的“量表的编制”课程内容上,我们把同学们自己编写的题目进行集编,在班级进行初测,并进行项目分析。同学们对每一道题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对难度适中、区分度好的高质量题目进行二次集编。在讲到“信度”和“效度”的章节时,对同学们二次集编的测试题进行测试以及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这样,由一个主题出现的内容就在全学期反复出现,作为一个重要线索串起了所需要的掌握的心理测量的核心概念。同学们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更深刻地理解了原文献的深意,并且在深层互动中灵活运用了通过本课程学到的测量方法。
深层互动所需时间长,所以需要对内容进行精细切割,把预习和思考的内容放到课下,减少一部分课内讲授的内容,将其设计为预习材料和课后作业。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拆分,通过深层互动设计把需要深入思考讨论的内容安排到课前、课内、课后。课外实践环节贯穿于后半学期,对于实践的总结与讨论同样可以进行深层互动设计,与课内内容有机结合。
3、 如何把实践课程搬到线上?
针对学生无法如期返校开展上机环节,我准备了三个预案。下文全部列出,以供实践类课程授课老师参考。三种预案的实施由易到难可以并行准备,根据形势发展进行选择,有备无患。这门课实际采用的是预案三。
预案一是针对学生在后8周可以返校的情况,调整授课大纲的时间安排,把实验环节安排在最晚第10周开始。
预案二是在学生不能如期返校的情况下,把实验室的测评系统装到每个学生自己的电脑上(感谢电机系朱桂萍老师给学生快递“雷实验工具”的启发)。预案二根据选课人数补充购买教学实验室测评系统的单机版,把安装软件和加密狗快递到每位同学手中,指导学生在自己的电脑端安装心理测评专用软件。但这个方案不适合用只有苹果电脑的同学(大约三成),因为这个软件与苹果电脑不兼容,与苹果电脑下的安装的Windows系统也不能良好兼容。
预案三是寻找合适的心理测量的在线测评工具,替代现有实验室测评软件的功能。虽然网上的心理测评工具五花八门,也有一些测评网站甚至手机app对部分心理测试进行过整合,但是这些资源过于零散,且很多工具后端参数不明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到了一个权威的心理测评商业平台。此平台由心理测评专业人士开发,前期版本在高校的心理测量教学环境下试用过并反响良好。目前的版本是在2019年刚做的更新,添加了最新的心理测评实训案例分析,非常适合教学使用。并且,该公司在疫情期间免费开通试用版,学生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用互联网打开网页就可以进行测评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对学生的测评环节进行管理、汇总数据、查看报告。此系统还设置了“实训”板块,包括校园招聘和企业招聘的全部流程以及视频案例,是原教学内容中没有但很有必要的。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新做加减法,把这部分实训内容整合到教学环节中。用新的在线平台进行实践性教学之前,需要教师对整体系统进行测试并全面了解。由于测试内容很丰富,无法提前测试完所有的量表,所以在实践环节中,还可能出现漏洞(bug)。但好在可以与后台工程师及时沟通,快速修复发现的问题并保障平台的顺利运行。
整体来讲,这个基于网络的专业测评平台的功能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心理学实验室的测评系统,是一个优化升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过去恢复正常教学后,这套测评系统很可能会保留下来,补充甚至替代现有教学实验室的测评系统。
四、总结
学期已经接近一半,在线教学已经克服了所有技术难题。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上,虽然已有部分成功经验,但仍有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交互式设计,纵观整学期的教学内容,既要对一节课进行加减法,也要对一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对知识点密集的内容进行高频交互设计相对容易,但整学期全程都保持高效互动并非易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在线教学过程中,突发情况更频繁且更不确定,准备多个预案是一个稳健且必要的做法。时光不语,静待花开。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改革促成了教学创新,相信新兴技术的这些优势将会对未来的教学产生长久且深远的影响。
说明:本文著作权属于作者,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