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探寻火之智

——清华-普林斯顿燃烧学暑期学校纪实

记者 王冰冰

  2013年7月7-12日,由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燃烧能源中心主办的清华-普林斯顿2013燃烧学暑期学校在京郊顺义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1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和燃烧领域的教师、学者、研发人员等参加了此次暑期学校课程。

图为暑期学校课堂。记者 郭海军

  7月7日,举行了暑期学校的开班仪式。随后,开始了为期5天的暑期学校课程教学。清华燃烧能源中心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罗忠敬教授特为参加本期暑期学校的学生邀请了4名在燃烧学领域的世界顶尖级教授,分别讲授燃气轮机、激光诊断、燃烧理论、燃烧化学四门课程,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迪莫西·鲁汶教授(Timothy C. Lieuwen)、瑞典隆德大学马库斯·奥尔登教授(Marcus Aldén),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海因茨·匹兹教授(Heinz Pitsch)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王海教授(Hai Wang)。

  时值小暑节气,闷热的天气挡不住学员们对燃烧学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短短一周的时光里,师生们通过共同学习,讨论和分享,彼此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了一段快乐而美好的回忆。

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乐在其中

  作为此次暑期学校最年青的授课教师,鲁汶教授受邀参与了2012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的教学,和2013年进行的清华暑期学校的教学。令他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对燃烧科学充满着同样的兴趣和好奇心,他坦言自己很享受在清华暑期学校的教学过程。

图为鲁汶教授在授课。记者 郭海军

  来自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热能工程系、航天航空学院、汽车工程系以及燃烧能源中心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暑期学校。清华热能工程系直博四年级的张扬同学是第二次来燃烧学暑期学校。他认为,这些大师从基础讲起一直辐射到学术最前沿,并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到看法和高远站位让自己很受启发。而且暑期学校提供的集中居住的环境,还能让自己在课下很方便地与同学继续讨论没弄懂的问题。

  在今年暑期学校的学生中有几十张熟悉的面孔,除了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所的同学老师,还有来自韩国中央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的海外学生,去年他们就曾前来参加过暑期课程。有些海外学生因为报名时间太晚,受到住宿条件的限制而最终无法前来也深感遗憾。

  一名罗马尼亚女生因为办理签证的问题,和燃烧能源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来回回进行了四十多次邮件沟通,最终通过旅行社办理旅游签证的方式,如愿前来学习课程。

  来自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博士后哈特姆·塞利姆(Hatem Selim)和斯纳郝术·乔赫利(Snehaunshu Chowdhury),是专程从沙特阿拉伯赶到北京参加暑期学校课程的。他们在来之前做了大量目的性明确的准备工作,在课程讲授中能更好地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课后,也有很多中国学生愿意找他们聊天沟通,让他们感到参加这次暑期学校非常开心。

  暑期学校课程不仅吸引了在校学生,许多高校老师也加入听课队伍。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汽车工程系党委书记帅石金、北京大学工学院陈正等老师也挤出时间前来听课。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青年教师汤成龙表示,这是自己是第二次来参加燃烧学暑期课程。汤成龙说,自己听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收获非常大,国内燃烧学领域还没有这样的课程,这些世界级大师的课程都是精品。课程的基础知识丰富,而且讲授方式易于接受、浅显易懂,让人由表及里、慢慢地接触到前沿课题。他还作为带队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报名参加了课程学习。汤成龙还表示,作为高校教师听这样的课对自己日后讲课收益很大,比如他的学生曾向他提出的问题,他利用这次课程机会向王海教授请教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解答,他说自己回去后也可以更好地教授给学生。

  暑期学校吸引了一些高校组织教师和学生集体报名。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报名参加课程学习的就有25人,其中10余人是教师。之前,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还曾在学院网站上登出通知,并专门开会探讨报名参会的相关事宜。

星星之火 人才培养始于足下

  作为燃烧能源中心的首任主任,罗忠敬表示,中心成立近3年以来已经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来中心学习深造。中心的愿景是在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邀请国际学术大师开设面向全球的暑期课程,为促进国内燃烧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力争在十年内发展成为国际燃烧能源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引领者之一。

  在谈到创办暑期学校的初衷时,罗忠敬谈到,从课程角度看,燃烧理论的两个方面流体力学和燃烧化学,学生学起来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兼顾,而无法体会这两者结合带来的美妙与精髓,暑期学校课程的设置对这两方面课程起到重要的强化作用。

  从清华发展看,大学的重要责任是人才培养,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学术热点和前沿知识的创新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得更加广阔和高远的视野。

  从学科发展看,暑期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燃烧学领域大师的不足,同时也希望这种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有所带动,使各学科都能与国际大师和国外高校开展类似合作。罗忠敬说,本期邀请的授课教师奥尔登教授已经仿效清华-普林斯顿暑期学校这种模式,在欧洲开办了类似的课程,这也必将带动整个国际燃烧学科的发展。

  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暑期学校的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以点带面,取到示范的作用,逐渐带动整个学科发展。学术和科研需要时间的积累,学术成果的显现往往也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时间。参加了课程学习的很多学生,就已经计划尝试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这将对燃烧学科的未来发展和燃烧学科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罗忠敬表示,清华作为全国顶尖学府之一,在完善自己并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同时,通过暑期学校等方式,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带动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暑期学校新增了几大亮点。其一就是燃烧能源中心介绍日,该主题活动旨在向参加暑期学校的师生介绍中心的愿景、成立近三年来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中心教师的研究成果等,以帮助师生进一步加深对清华燃烧能源中心的了解。

图为职业规划论坛。记者 郭海军

  另一亮点是职业发展论坛,罗忠敬和四位外籍授课教授向参加暑期课程的师生介绍燃烧学领域的职业选择和科研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谋划未来职业生涯。大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罗忠敬告诉在座的学生们,他最喜欢人们称他为“罗老师”。在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个博士生,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庄重承诺,需要老师对学生倾注无限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美感和快乐。论坛上,几位教授分别就如何做好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培养领导力与学术自信心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匹兹教授谈到,他选择目前的研究领域也是许多偶然因素使然,但是在长期的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恪守着这样一条信念,追随你的心愿(follow your heart),享受当下的研究(enjoy the moment),不要损害科学研究的神圣面目,而仅仅为了追求发表论文等功利性的目的而使得科学研究的成果质量和水平大打折扣。

亲力亲为 教育热情长燃不熄

  罗忠敬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改变一代甚至几代人,教育可以改变未来。从暑期学校的最初策划、邀请大师,直到学校选址,罗忠敬都亲力亲为。他说虽然很累很操心,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乐趣的事,他感到很兴奋、很满足,每当看到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就感到难以阻挡的教育热情,同时也对下一代教育前途充满乐观。

图为罗忠敬教授在职业规划论坛上。记者 郭海军

  罗忠敬所邀请的都是燃烧学界的世界顶尖大师。他们往往异常忙碌,但都欣然接受了邀请。他们精心准备讲义,对教育学生也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对传授知识具有天然的兴趣。课下他们往往被互动提问的学生团团围住无法休息,但仍乐此不疲。

  暑期学校教学结束,这些教授纷纷表示通过授课与学生互动而教学相长。同时他们普遍感觉学生提问积极多了,打破了以往中国学生内向不爱互动的态势,并认为很多问题都提得很有学术价值。

  罗忠敬说,这些大师不仅是优秀的研究者,对教学更是有独到精湛的理解。他们不仅会教,而且充满激情,他们的热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感染着学生。罗忠敬教授本人也是一位出色且热心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准备前期课程,他特意把普林斯顿大学暑期学校的讲义从美国带回中国,极厚的四大本沉得抓着都吃力。

尾声

  短短一周的暑期学习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科研探索与师生互动的热情才刚刚被引燃。暑期学校也通过制作通讯录的方式,为师生加强课后交流互动创造了方便条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邮件等方式,就新的学术问题进行后续沟通。

图为暑期学校全体学员与教师合影。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衷心祝愿清华-普林斯顿暑期学校目前这个国内燃烧学领域学生和青年学者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能够承载和引领更多的无畏的追梦者,让学术薪火代代相传!

(清华新闻网7月22日电)

编辑:襄 桦

2013年07月22日 15:47:3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